五月十三日清晨,商毅率領著大隊人馬,從正陽門進入南京。
正陽門是直通南京皇城,而這時以馬士英、史可法,吳甡等為首的南京各文武大臣,也都聚集在皇城外城的洪武門前,等候著商毅的一行人馬到來。
這次進南京,商毅也是做了一番精心的準備:首先是一百二十名騎兵在前麵開道,騎兵的套甲雖然隻是一件胸甲加上一頂八楞帶沿的頭盔,但內襯大紅色上衣,白色長褲,黑色皮革戰靴,肩頭都用羽毛裝飾,而且每一名騎兵乘騎的,都是安達盧西亞馬,而且每一匹馬都掛上絲綢裝飾,顯得既華麗又氣派。而在騎兵之後,跟著的是三百步兵,也是隻配了胸甲和頭盔,但內襯的是一身墨綠色軍服,人手一支插好了刺刀的火槍,斜扛在肩頭上。
整個隊伍如用刀裁一般整整齊齊,就連跨馬扛槍的姿式,甩手踏步的動作,甚致是擰眉怒目的表情,也幾乎都一模一樣。馬蹄和腳步激踏在青石板路上,發出陣陣如悶雷般響聲,人數雖然不多,但使人感覺有千軍萬馬的氣勢一樣,而且隱隱帶出一股殺氣,令人不甴自主的心生懼意。
就算是不懂軍務的文官,也能看出,這樣一支軍隊一定是平曰訓練有素,何況是馬士英、史可法、吳甡這些曾經帶過兵的人,也更是覺得,商家軍與明朝的其他軍隊相比,跟本就是兩支絕不相同的軍隊。由其是前麵一百二十名騎士所乘座的戰馬,一匹匹體態俊秀、身形高大,絕大多數官員的頭頂,都還到不了馬背,僅從這些戰馬的身形來看,就知絕非俗品。
因為在中國這個時候,騎兵還是戰場上的最重要的兵種,明軍總是打不過清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騎兵不強。關寧軍的戰鬥力在明軍中穩坐第一,也就在於有關寧鐵騎這支騎兵勁旅存在。而騎兵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戰馬的優劣,明朝使用的戰馬也都屬蒙古馬係,一般的戰馬馬背高度都在一米三到一米四之間,達到一米五,就算是罕見的大馬,而商家軍使用的安達盧亞馬,普遍馬背高度都在一米六以上,有的還超過一米七,因此也使騎士顯得更為高大威武。同時在一般人的潛意識裏,個頭大的馬也一定更厲害一些。
再看到了商家軍的騎兵之後,也讓人驚歎不己,商毅這是從那裏弄來這麼多優良戰馬,同時也對商家軍的戰鬥力,自然也要高看一線。
吳甡到還好些,因為他去年在北京時就見過商家軍的閱軍,史可法和馬士英都是第一次看到商家軍,史可法當然沒什麼,而且商家軍表現的越為強勢,越為出色越好。
而馬士英心裏卻是大為震驚,雖然他在鳳陽也聽說過商家軍的戰績,但畢竟是沒有親眼見過,因此也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到也不覺什麼,以為不過是誇大其辭而己,而且在得知商毅持有遺詔和玉璽,並逐了自己派出的浙江巡撫之後,馬士英也不是沒有動過以武力對付商毅,正好讓自己立威的意圖。現在江淮四將合兵總計有十五六萬人馬,馬士英覺得對付商毅,還是足夠的。
但馬士英分別找四將商議之後,隻有從沒有和商毅會過麵的高傑同意出兵,而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淸三人卻都哼哼哈哈,支支吾吾,不置可否。因為這三將都和商毅並肩作戰過,深知商家軍的戰鬥力,雖然四將聯手,但也不敢輕易與商毅為敵。而且四將有名議上是馬士英的部下,但實際和馬士英是合作關係,老馬和商毅不睦,關自己什麼事,犯得看去惹商毅嗎?
馬士英也是聰明人,一看三將這個樣子,也就明白了幾分,因此也不敢輕舉妄動,而今天見了商家軍這個架式,也有些理解,為什麼三將要推推托托。
等人馬來到洪武門前,立刻向兩側分開,在路邊駐立不動,為後麵的車仗隊讓出了一條道路。
當先是一輛駟馬大車,上置黃羅傘蓋,曲柄朱纓,在車中端坐的是朱媺娖、朱媺婕姐妹兩人,都是一身白衣,一人懷抱玉璽,一人手捧崇禎的遺詔。左右各有十八騎士,手持白旄黃越護衛,在大車的後麵,才是商毅,頂盔貫甲,全身戎裝,跨乘一匹淺棕色的高頭大馬。在商毅身後,才是王徳化、沈揚、劉知用、趙從夫等一幹人員。
車隊來到洪武門前,朱媺娖、朱媺婕從車上下來,馬士英率領著各官員先對北遙拜崇禎,然後又參拜了兩位公主,不少官員都哭了起來,而馬士英、史可法,吳甡也代表南京官員,問候兩位公主,這才擁簇著兩人,進了南京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