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反擊(一)(2 / 2)

而且【杭州時報】也不是單純的依靠評論文章指責隆興堂,還對絲農、旁觀者、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的工匠、人員進行釆訪,這種新穎的方式也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而且也加強事實的說服力。也連帶著【杭州時報】的發行量也大増,每一期己達到三千份,其中有一千份都是在蘇州發行銷售。而且整個蘇州的社會輿論也幾乎是一邊倒的指責隆興堂。

鄭敬高可以不理民意,但隆興堂的各成員卻不能不理,雖然按中國古代的正統觀念,商人都是重利輕義,唯利是圖的人,其實商人都是相當重視自己的名聲和形像的,因為這才是他們經商的基礎,除了少數從事絕對壟斷經營,如鹽業之類以外,在任何時代,都不可能出現一個聲名狼藉之輩能在商場上站得住腳的。

隆興堂的各成員麵臨的己經不僅僅隻是經濟上的損失,而且還有聲謄上的打擊,這才是更為重要的,因此就在五月一日,在隆興堂的各成員的一致要求下,全聚集在一起,討論對策。

麵對著眾人的一致指責,趙平的心裏也不禁有些不安起來,好不容易等眾人稍稍平息了一點之後,趙平才道:“各位也是知道,新絲路絲綢織造廠早晚都是我們隆興堂的心腹大患,有它在,我們大家以後的日子就都不好過,因此我們才要想辦法把他們擠跨,這也是為了大夥兒以後的利益啊。何況我們都己經挺了兩個多月了,怎麼也不能半途而廢吧。”

羅道維道:“要是真的能把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給擠跨,我們大夥就是損失一點也就認了,但現在看起來這一招根本就沒有用啊,人家不是照樣過得很好嗎?既然是這樣,我們卻又何苦擔這個損失呢?到不如馬上就抬價,這樣還能夠收到一些生絲,今年也不致於顆粒無收啊。”

周寧華也道:“是啊,就算要繼續挺下去,多久才是個頭呢?是一個月還是兩個月,是一年還是兩年,總也要有一個時間限度吧。總不能是新絲路絲綢織造廠一天不跨,我們就一天不抬價,一天不收生絲吧。他們要是十年也不垮呢?難到我們也要等十年嗎?”

趙平的額頭上也不禁冒出了汗滳,卻答複不上來。而這時鄭複生卻站了出來,道:“你們都吵什麼?這些年來你們靠著隆興堂,那一個沒賺到十幾萬兩銀子的身家,就是幾年什麼都不做,也餓不死你們吧,又有什麼可說。”

因為趙平在隆興堂裏主事多年,還為眾人做了不少事情,眾人對他還有幾分好感,而且眾人也知道,這都是鄭敬高的意思,趙平不過是個執行人,就是有火也不好衝著他發,而鄭複生卻完全是憑著鄭敬高幹兒子的身份進入隆興堂,玩的都是空手套白狼的活不說,凡事都還要爭先,因此隆興堂的眾人對他都不怎麼看得上眼,他不說話還好些,現在一出頭,立刻把眾人的不滿意情緒都引發起來。

周寧華道:“鄭掌櫃,你沒有開織造作坊,每年就靠著賣出生絲賺錢,當然是沒有什麼損失了,但我們的作坊停了工,毎月的房租、工錢、給織造局的供奉,還有一大家人都要養活,毎個月少說也要花幾千兩銀,這隻出不進的,豈不是等著坐吃山空嗎?”

另一個彩照記的老板陳安真也十分激動,道:“鄭老板,誰都知道你是鄭公公的義子,要是你能說動鄭公公,免了我們每個月的供奉,補償每個月的消耗,那麼我們就是停上十年八年,誰也沒有話說,你能辦得到嗎?”

鄭複生也被問得張口結舌,答不上話來,最後實在沒辦法了,揮了揮手,道:“隨你們怎麼說吧,隻要我幹爹不發話,誰都不許提價。衝著我來有什麼用,有本事你們去找我幹爹說去。”

周寧華也不禁來了氣,道:“去就去,怕什麼?就是鄭公公也要講個理吧。”

其他人也紛紛響應,道:“走,走,找鄭公公去,找鄭公公去。”

就在這時,隻聽一個尖細的聲音從堂外傳來:“你們要找咱家嗎?不用麻煩,咱家自個就來了。”隻見鄭公公的身影己從外麵走了進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