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鎮首先向商毅彙報了穆陵關的情況,現在穆陵關中的軍隊有一個正式團,十個擴編新營。各種工匠四百餘人。居民三千餘戶,共計兩萬五千餘人居住,軍隊人數差不多占到一半以上,居民基本都是士兵和工匠的家屬,新擴編的士兵大半都是從民兵中招募,參加過對淸軍的作戰,在商毅離開之後,唐鎮還經常組織人馬,征剿山東地區的強盜匪賊,因此新兵也都有一些實戰經驗。
在物資方麵,穆陵關內目前有白銀五十五萬多兩,黃金二萬餘兩,藍寶石二十五斤,各類糧食八萬餘石,火藥十餘萬斤,生鐵十五萬餘斤,剛玉三千多斤,馬三千餘匹,其餘牲畜五千多頭。但隻有一團配齊了足夠的火器,其他新兵隻有盔甲保證齊備,武器都還是使用刀槍之類,當初留下的弓箭也都分發給他們使用。但有一半新兵接受過使用火槍的訓練。
本來穆陵關的各生產作坊十分齊備,毎月能夠生產火槍四到五百枝,火炮三十到四十門。但開年之後,有一大半工匠被轉移到了浙江,生產能力也大幅下降,現在每月隻能生產火槍一百五十到二百枝,火炮十五門左右的水平。不過經過了這八個多月的生產,穆陵關也生產了火槍三千五百餘枝,其中一千二百支是煫發槍,有火炮三百餘炮,其中重中型火炮有八十多門,其餘都是輕型火炮。另外還有老式手榴彈一萬多枚,各類霹靂火箭發射箱一千多個。可以說經過了八個多月的積累,穆陵關裏的軍火物資儲備到是十分豐富,足以應付二到三場中等規模的戰爭了。
而商家軍的兩個礦產也進入正常發展期,可以供應關內生產所需的三倍有餘。
然後商毅也向眾人講明了當前的局勢,李自成的大順軍己在三月六曰,攻陷了宣化府,兵鋒己經直指居庸關。因此商毅也直言不違,大明亡國在即,就算還能夠苟延殘喘,但致少大明的首都北京,是絕對保不住了。
周少桓等一直跟著商毅的人到還好些,因為他人平素經常能聽到北方的戰況,而且在商毅的潛移默化下,也基本認識,明朝快完了。但唐鎮等人卻是第一次知道,因此都覺得十分震驚,但他們也不敢懷疑商毅的判斷,在過去商毅的預測,還重來沒有錯過。
同時每一個人心裏都在想,一但明朝滅亡,商家軍又該何去何從呢?是投降李自成嗎?但商家軍和李自成大戰過幾場,雙方結下了大仇,顯然這不是一個好選擇?那麼自立稱王,或者商毅會不會就此稱帝呢?隻是這個話題實在是太敏感了,因此雖然在場的都是自己人,但也沒有一個人敢輕易發言。
商毅當然也知道,現在還不是宣告獨立的時候,因此道:“各位,北京被攻破之後,會出現幾種可能情況,一是李自成在北方稱帝、二是北京的朝廷也許會逃到南京繼續維持,三是北京的朝廷被李自成所滅,但南京的官員會重新組建一個新的朝廷,繼續沿續著大明的宗室,四是關外的滿清韃子會趁著中原大亂,趁虛進軍,而這一次恐怕不會是再劫掠一番之後又退回關外去,而是占領中原的地方,逐步向腹地擴展。”
這一番說得在場每一個人都無比震驚,仔細思考著商毅的話,周少桓道:“大人,那麼我們該做怎樣的選擇呢?”
商毅道:“無論是滿清韃子,還是李闖的大順軍,都是不可依靠的。如果南京成立了新的朝廷,我認為還是該歸複到南京朝廷中去,但在這個亂局中,誰都靠不住,我們都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衛自己的親人家園,因此我們還是要盡早做好準備,無論局勢怎樣變化,才能夠保全我們自己。就好像去年我們抵抗韃子一樣。”
聽商毅說選擇歸複南京朝廷,眾人心裏仿佛都鬆了一口氣,這到不是說他們反對商毅稱帝,隻是商毅的勢力還不足,而且成勢的時間又太短,突然讓他們背棄明朝,這個彎一時還轉不過來。
周少桓又問道:“那麼大人,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呢?“
商毅道:“穆陵關雖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畢竟關城太小,而且位於深山之中,孤立無援,單靠穆陵關,是無法接抗韃子的,因此我們現在應該馬上去占領登州,在山東地區,以登州和穆陵關互為犄角之勢,再以浙江為後盾,力求自保。”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