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看完之後,雖然都覺得有些奇怪,但也都不以為然,王柏隨手把報紙一折,放在口袋裏,各自分手,帶首家人和銀子就離開了。
利用報紙對這場生絲大戰進行宣傳,控製輿論的導向,是商毅對隆興堂的一個重要反擊,同時也是擴大[杭州時報]影響力的一個大好機會。
借助平滅馬家寨的事情,[杭州時報]在杭州和嘉興一帶著實火了一把,整個浙江地區,也差不多都知道這麼一個新鮮事務,而且發行份數,也很快就擴大到了一千份。但馬家寨畢竟隻是一個地方的惡覇,影響力有限,風頭過去之後,[杭州時報]也就漸漸歸於平淡,不溫不火,雖然每期一厶份基本都能買完,但隻是在杭州府一帶有一定的影響力,難以進一步的擴大。
商毅也知道,[杭州時報]要再找其他的新聞焦點,通俗說就是找熱點話題抄作,才能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其實這個時候的熱點話題不少,北方的軍事消息就是最大的熱點。但這個熱點畢竟太過敏感,商毅暫時還無法利用起來,隻是在報紙上簡單帶一筆,不作深入的討論。
而蘇州的這場生絲價格大戰,卻正好為商毅提供了一個新的熱點話題。不僅可以擴大[杭州時報]在江浙一帶由其是在蘇州的影響力,還能進一步在蘇州的居民中宣傳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的高大光輝形像,醜化和貶低隆興堂和蘇州織造局,為以後新絲路絲綢織造廠重新整合整個蘇州的絲綢織造業打下了良好的輿論基礎和道義上的注腳。
在這一事情中,隆興堂的作派也確實容易授人以柄,因此攻擊起來,根本就不用費什麼力氣,而且誰都知道,新絲路絲綢織造廠是商毅開的,因此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的形像越是高大光輝,連帶著商毅和商家軍就的形像就越是正麵,而與他們作對的隆興堂和蘇州織造局,自然也就戌為了反麵。
因此從這一期開始,[杭州時報]的發行擴大到一千五百份,其中五百份直接運到蘇州來發行,同時還支劃發行增刊。商毅讓陳圓圓在蘇州坐鎮,也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為了更好的利用這一事件進行宣傳。經過了近兩個月的時間以後,陳圓圓對辦報紙也掌握了一些心得了。
這次生絲收購價格大戰己經發生了近十天,早己經傳遍了整個蘇州城,以及周邊的地區,但不是行業內部的人,都隻是抱著打醬油的心裏關注,未必真的知道這裏麵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隻能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結果怎麼說後都有,許多人根本就不知所雲。而[杭州時報]正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詳細了解內幕的機會。應該說中國人對於內幕、秘聞一類的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心,由其是這次與政治無關,更是解除了人們的顧慮。
而且商毅又照著在另一時空裏,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賣報方式,挑選了三十名十二三歲的小孩子當報僮,並且將主要的內容讓他們記熟,在蘇州城裏的主要街道上叫買。這也引發蘇州居民的強烈興趣,因此也都紛紛掏錢購買一份來看,五百份報紙,在一上午就售買一空了。
轉眼間,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在絲綢廠的生絲收購情況很好,因為在事先己經做了足夠的預防準備,隆興堂安插進來鬧事的人也不敢輕舉枉動,因此也是秩序井然,沒有發生任何事情。在一天的時間裏,一共收購了六百零八名絲農的生絲,共計支付了白銀一萬二千七百五十兩,收購生絲一萬零八十斤。
雖然到了關門的時候,還有一大半絲農沒有賣出自己的生絲,但他們也沒有吵鬧,有些人在城裏投店住宿,有些人還是在新絲路絲綢織造廠的門口露宿。而林旭升又叫人買了幾百斤饅頭,燒了幾大壺開水,讓他們解渴充饑,使不少絲農都感動得流淚。
商毅對今天的結果也非常滿意,看來在這場生絲的價格大戰中,自己巳經擺脫了先前後被動,取得了領先的優勢。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