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2 / 2)

在這個時代,亞麻和鬆樹等原材料都不缺,不過商毅暫時還不打算泄漏油墨技術,因此他隻吩咐齊文遠,先去鑄一百個字模,並且將鉛銻錫的配比量告訴他,再三強調一定要按這個配比量進行鑄字,在一個月以內完成,然後等著自己試用就行了。同時又給了他兩百銀子,作為鑄字的費用。而自己另外找人去調製油墨,兩樣分開進行。這樣就不怕技術泄漏了。

齊文遠雖然也聽得一頭霧水,但現在商毅自己的東家,又這樣吩咐了下來,又拔下了銀子,那麼自己照辦就是了。因此接過銀子,立刻去聯係鑄字工匠。

辦完了這些事情之後,商毅也覺得十分滿意,這才轉道回衙門。

在路上王夫之也忍不住好奇,雖然他不懂印刷,但剛才在作坊裏聽著,又看過實物,也明白了不少,知道活字印刷如果真正能夠大規模應用起來,確實可以使印刷書籍的成本大幅下降,盡管他還不完全明白其中的重大意義,但有一點他還是明白的,書籍印刷的成本下降之後,更多的讀書人就買得起書了。因此也忍不住問道:“大人,你真的有辦法改進活字印刷的技術嗎?”

商毅點點頭,道:“這也不是我創造的技術,在泰西諸國中,兩百多年以前,一個叫約翰內斯?古登堡的人就發明了這項技術,然後一直沿用至今,我當初遊曆泰西諸國時,曾聽說過這項技術,現在不過是在我中華之地償試使用而己。”

王夫之聽了,也不禁稱奇,道:“二百年前便可以發明此物,看來泰西諸國中,到也不乏智能才技之人。”

王夫之跟隨商毅的時候不長,但也知道商毅編造的那一番遊曆泰西諸國的經曆,因此兩人閑暇無事,也常向商毅詢問泰西諸國的風土人情,而商毅也正有意引導王夫之,希望讓他了解中國以外的世界,從而來影響他的思想。除了說歐州曆史之外,也著重說一些文藝複興等近時期歐州的思想、文藝事情。當然商毅暫時還不敢說古羅馬共和國的元老院製度和歐州議會製度。

雖然王夫之的思想中雖然還帶有許多天朝上國的優秀感,但他畢竟是另一個時空裏中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還不致於把一切海外世界指為荒誕無稽,同時現在也正是求知欲極為旺盛的年經,也比較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觀念。而且明朝在總體來說,還算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時期,甴其是在民間的沿海地區,絕大多數人都接受了在大洋彼岸還有國家的世界慨念。所謂中國長期閉關自守,其實是指清朝入主中原以後的時期。

同時在商毅的隊伍裏,不僅有外籍的傳教士,還有外籍的雇傭兵,王夫之有時也會和他們交談,從而也能印證商毅所說的事情基本都是屬實。而傳教士阿科尼亞通過觀察之後,發現商毅對王夫之十分看重,同時他也清楚王夫之在中國算是讀書人一類,如果能把他也拉入主的福音之下,也是一個重大的進展。因此也想辦法多和王夫之接觸,向他講說了許多歐州的曆史,當然也少不了主的福音之類。

其實在王夫之看來,阿科尼亞屬於泰西諸囯的出家人一類,也就所謂的洋和尚。佛教不就是從天竺傳到中國的嗎?而天主教,不過就是另一個佛教而己。因此對他和天主教也不排斥。而且阿科尼亞的宗教態度也確實非常虔誠,對物資生活並沒有什麼追求,很符合中國人對出家人的要求。中國的讀書人其實都喜歡和高僧、仙道一類的人交朋友,以顯得自己的淸高。

雖然在一開始,王夫之多少還隻是出自好奇的心理,但通過多方麵了解,慢慢的也開始認識到,中國並不是這個世界中唯一的文明,在西方同樣也有一個完全不同於中國的文明世界,是另一種文明。事實上連王夫之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不知不覺中,他其實以經再把所聽到西方文化思想和自己學過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進行著一些比較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