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2 / 2)

總之這一個兵工廠實際以經包羅萬象,什麼都齊全了,和一個小縣城幾乎沒什麼區別了。事實上在商毅做完規劃之後,自己也不禁覺得有些好笑,因為這和自己穿越之前的天朝剛建國時期的情況很像,一個大規模的工廠幾乎就等於是一座小城市了。盡管這種規劃在天朝以後的發展中證明並不科學,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廢,降低了工作效率,但在特定的時期內,還是有其合理的一麵。現在無疑就是特定的時期。

當然像這樣規模的工程,又是大量釆用磚木混製結構,因此不是一兩個月內就能完成,隻能一步一步來,首先把外圍城牆修起來,內部結構可以分期分批進行。好在收複了杭州之後,商家軍以經積累了白銀一百三十多萬兩,各類糧食近二十萬石,還有二萬八千多俘虜,無論是資金物資還是勞動力,都是相當充足,隻是缺少一批精通泥水土木施工的工匠。人員到位之後,就可以馬上開始動工。

商毅花了兩天的時間,像工匠們交待了整個工程的情況,並且劃定了城牆的範圍,工匠們和俘虜勞工們也開始破土動工,製窟燒磚。兵工廠項目,也正式開始啟動了。

而這時商毅委托林之洋辦的另一項事情也有了著落,林之洋找到一家印刷作坊。坊主姓張,因為有急事需要大量銀子,因此作價六千兩白銀,將作坊出手。正好被林之洋找到了,請商毅去看看,是否滿意。

商毅聽了,二話沒說,立刻帶上銀子,跟著林之洋去看,而王夫之對印刷作坊也很感興趣,畢竟他也希望自己日後寫成的書可以出版發行,因此也跟著他們一起去湊熱鬧。

商毅簡單的看了一下,這家印刷作坊的規模在杭州也就算中等偏上,占地方圓約有二百平米,五六間房間,還有一個大院子,共有五六十個工匠,一套印刷設備到是全都齊備。因此商毅也十分滿意,立刻掏錢,和張坊主辦理了移交手續,這家印刷作坊也就立刻易主。

隨後商毅在院子裏招集作坊裏的工匠,向他們宣布:所有的工匠人員全部留用,月錢待遇一切如舊,以後如果工作表現好,還有增加。工匠們在知道作坊易主之後,都有些但心,但聽商毅這麼一說,也就都安心了。然後工匠各自散去工作。

商毅又來到了帳房,叫來了帳房先生齊文遠,還有兩名師傳級的工匠王鬆和朱書剛,向他們詢問一些印刷作坊詳細的情況。

帳房齊文遠今年四十多歲,本來是讀書人出身,年輕的時候還考上了秀才,隻是後來連考十幾年,都沒能考上舉人,也就對科舉心灰意冷,於是到這家印刷作坊當帳先生,同時也還兼任校對,檢查的工作。因為還是天天和書籍打交道,也算對自己考不上科舉付聊以**,因此他在這家印刷作坊幹了近十年時間,雖然隻掛著當帳先生的名議,但大部份的業務往來,都是他在經手。差不多等於是後世職業經理人的角色。

他首先將帳目交給商毅過目,又紹介了一下作坊的業務情況,這家印刷作坊開了二十餘年,生意以經做開了,和好幾家書局都業務關糸,利潤也頗為可觀,而且目前作坊裏還有三筆印刷業務未完。

商毅也沒有仔細看帳本,隻是聽齊文遠說完以後,才道:“齊先生,我沒有多時間來管這家作坊的俱體事情,今後你就是這家作坊的掌櫃,作坊裏的全部業務來往,還是由你來付責,以後我會派人每月來查一次帳。未完成業務也繼續完成。並且通知所有的老客戶,作坊雖然易主,但業務還可以繼續往來。價格條件都不變。另外這個月就先這樣,下個月開始,你的月酬,增加一倍。”

齊文遠聽了,心裏雖然也頗為奇怪,如果商毅沒空管事,幹嘛要買下一個印刷作坊呢?不過即然他給自己加了一倍的月酬,那就夠了,管他買一個印刷作坊幹什麼?

隨後商毅又問王鬆和朱書剛道:“王師傅, 朱師傳, 現在作坊裏的印刷製版, 是用活版多還是用雕版多。”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