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隻有啇毅知道,孫傳庭的這些戰績,其實足回光返照而己,因為按另一時空的進程,孫傳庭實際是中了李自成的誘敵深入,以逸侍勞之計。而被孫傳庭寄於了極大希望的丘之陶的密信早己被李自成在中途截獲,事情以經泄漏,而孫傳庭和丘之陶都被蒙在穀裏,因此孫傳庭的敗績已是不可避免了。
因此就在吳甡和史可法等南京官員一遍歡喜的時候,商毅隻是冷眼傍觀,心裏隻是想著,你們就等著樂極生悲吧。
第二天,北京朝廷傳下來聖旨,對吳甡和商毅在湖廣追擊張獻忠,保存了三位藩王的功績也大加讚揚,同時正式晉升商毅為浙江總兵,全麵付責平定浙江叛亂,而又給吳甡曾加了督師浙江的權力。
原來連續取勝之後,孫傳庭也興奮不己,他急報朝廷邀功,並在報捷中口出狂言:“賊聞臣名皆潰,巨指清洗豫,不以一賊遺君父之憂也。”
崇禎先以經收了吳甡的告捷,知道張獻忠以經被商毅打得基本全軍覆沒,幾乎是隻身逃進廣西,心裏也十分高興,雖然讓張獻忠給跑了,但畢竟在短時間內,張獻忠以經難成氣候了,而現在李自成似乎也快不行了,看來掃平困擾了大明朝十幾年的流寇之亂,己是指日可待了。
因此崇禎也是欣喜若狂,他拿著吳甡和孫傳庭的告捷奏疏,令眾大臣們傳閱,並在朝堂上連聲說:“賊寇滅亡,隻在旦夕也。”
甚至崇禎還傳偷吏、工、兵三部,速速配合孫傳庭,以取得最後的勝利,並且著手妥排消滅李自成之後的舉後事宜。雖然也有人看出了不對勁,兵部侍郎馮元飆就道:“賊兵此仍是故意以羸弱以誘,孫督師冒然率軍南進,其形勢憂矣。” 這些話當然讓崇禎覺得十分掃興。
不過大多數人都和崇禎一樣,對前途充滿了樂觀情緒,有人也像崇禎建議,調吳甡和商毅部立刻北上,進攻襄陽,好和孫傳庭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這個建議確實讓崇禎動心不少,但卻遭到了內閣首輔陳演的極力反對,他當然是不想讓吳甡來分擊敗李自成的功勞。不過他的理由到是冠冕堂皇,現在張獻忠雖然元氣大傷,全軍覆沒,但難保不會再死灰複燃,斬草必須除根,因此建議還是命商毅部追到廣西,一定要活捉張獻忠。
盡管陳演的理由十分充份,但其他的大臣也不是笨人,於是在朝廷上又引起了一番爭論,結果大臣們爭來爭去,從商毅該不該出兵北上,扯到了什麼道德、天理之論,君子小人之辯上去了,雖然爭得麵紅耳赤,但卻把崇禎聽得不知所雲。
就在這時,史可法的浙江叛亂,南京告急也送到了北京,這一次滿朝官員都被震驚了,這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李自成、張獻忠還沒有完全消停,怎麼浙江又亂了。
不過陳演十分機敏,立刻意識到這可是個好機會,馬上建議,讓吳甡和商毅去平定浙江的叛亂。這樣一來,吳甡不但不可能分去擊敗李自成的功勞,就連抓住張獻忠的機會也沒有了,同時陳演還打算再看幾天的情況,如果孫傳庭再有捷報發回北京,自己也請救出京督師,把平定李自成之功完全掌握到自己手裏。而平定浙江叛亂雖然也是一件大功,但怎麼也不能和平定李自成、張獻忠相比吧。
崇禎當然不知道陳演的這些想法,但這時吳甡的奏本也送到了北京,說軍情緊急,自己以經和商毅率軍東進,保衛南京,平定浙江之亂,而且南京和浙江也是大明重要的地區,確失不容有失,而且吳甡也先斬後奏,以經領軍東進了,崇禎也覺得沒有必要再節外生枝了,另外崇禎也覺得,有孫傳庭就足夠對付李自成了,因此也就順水推舟,正式傳旨,命吳甡和商毅平定浙江之亂。
不過雖然商毅和吳甡這次沒有能夠擒殺了張獻忠,但這次在湖廣的戰功還是非常顯赫的,還是應該給予嘉獎。於是就加封商毅為浙江總兵,名正言順的帶兵平亂。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