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2 / 2)

李自成沉呤了一會,環視了一遍在場的眾人,道:“各位兄弟,你們中間有誰聽說過這個商毅,是何許人也呢?”

眾人聽了李自成的詢問之後,都麵麵相覷,答不上來。隻有李岩出列,道:“闖王,在下到聽說過這個人。”

“哦!”李自成頗覺意外,道:“李先生,快說說這個商毅倒底是什麼人?”

在闖軍之中,隻有李岩平時比較留意明朝的一些動向,因此對商毅的事情,也聽說了一些,不過闖軍中沒有專門的諜報人員,李岩獲得消息的來源也不過是從行商走販,來往客人,再就是打下州府之後,抄沒的朝廷公文搪報上獲取。因此他雖然知道有商毅這個人,對他的事情也了解一些,但多數都是之字片語,道聽途說,而且還是真假參半。

不過李岩畢竟也是有頭腦的人,當然分得那些是真,那些是假,那些真假難辯。在心裏也組織好了對付的言語。聽李自成問起,李岩答道:“聽說此人仍是山東地方的一個武將,年紀確實不大,在去年韃子入侵中原的時候,率軍駐守靑州,抵抗韃子,居說將韃子殺了個大敗,因此頗受明朝皇帝的看重,才被封為山東守備司同知,登州駐守參將。”

李自成聽了,也點了點頭,道:“這個人敢抵抗韃子,看來到是個人物,不可小看了。” 雖然這時李自成等人都還沒有認識清軍對大明朝的危脅,不過出自出民族出身的心理,對清軍本能的厭惡,而且也多少聽說過一些清軍凶殘的暴行,因此對商毅敢於和淸軍作戰,李自成到也有幾分佩服。

這時劉宗敏站了起來,叫嚷道:“韃子有什麼可怕的,那都是明軍太沒用了,如果是換了咱們,根本就不可能讓韃孑打進來。商毅又有什麼了不起來,我看他的火炮火銃不過都是嚇唬人而已,闖王,就讓我領一支人馬,再去複奪光州,我一定把商毅活捉過來見你。”

李自成聽了,卻又沉思不語,他現在以經完全恢複了冷靜,光州那邊肯定是要發兵去複奪的。否則商毅攻取了信陽之後,就可以直取徳安府,近逼襄陽了。不過這個商毅決不是一個好對付的人,無論他用的火炮火銃是不是真的有田見秀說的那麼厲害,但田見秀被他打敗了,這可是真的。因此對這個人可不能小看了。

就在李自成又沉呤不語的時候,顧君恩出列,道:“闖王,依在下之見,襄陽仍四戰之地,易攻而難守,不可以為建基立業之地。何況自古以來,欲王於天下者,莫不據是關中而窺視中原,而後才進攻河北、山東、江南之地,漢唐大業,便如是者呼。因此不必在此與明軍糾纏,不如先取關中,以為基業,然後帝略三邊,資其兵力,再取山西,更可一舉進克京師。京師破,明亦亡,則商毅、吳甡之輩,亦無用武之地,還不就束手就擒,而闖王之大業必成。”

顧君恩的這一番話雖然說得之乎者也,但李自成還是有點文化的人,因此大致還是能聽得懂,無非是叫他先別理現在的商毅了,先取關中,後取北京。等把明朝滅掉了之後,商毅不就自然不戰而勝了嗎?

其實在襄陽建立了政權之後,有兩條路擺在了李自成的麵前,一是順江而下,攻取南京,坐收江南之地,天下分南北而治,然後再圖北方,另一條就是顧君恩的意見,北上先取北京,然後再圖江南。雖然從李自成心裏來說,他是想選擇北上,因為陝北是他的老家,錦衣還鄉是所有中國人的願望,何況是現在以經成勢了的李自成呢?

不過當時來說,這兩條路都不好選,因為陝北有孫傳庭在坐鎮,他和李自成是老對手了。而在南方,不僅有左良玉在,還有張獻忠在一邊虎視眈眈,因此李自成也一直猶豫不決。但現在必須做出一個決定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