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經過了仔細查點之後,被解救出來的百姓一共有十三萬二千六百五十一人,男子為九萬四千三百八十七人,女子為三萬八千二百六十四人,而人口牛絕大多數都是少青壯年,五十歲以上的老人和十二歲以下的幼兒隻有數千人。
統計完人口數量,商毅立刻向所有居民宣布,淸軍不日就會來進攻濟南,因此這裏既將耍變成戰場,因此要求所有百姓都遷移到青州一帶去,在那邊有人會安排他們的飲食住宿。
百姓們對清軍自然還心有餘悸,聽了商毅的公告之後,也有些著慌,因此也都想退到青州府去,尋求安全。不過也有相當一倍份人願意留下來,幫助穆陵軍抵抗清軍。也有人願意加入穆陵軍。這些人大多都是率先響應趙從夫和吳漢生號招,第一批出來反抗清軍的百姓,他們覺得跟著穆陵軍一起,可以有機會為親人們報仇。
有人投軍,商毅當然是歡迎,不過對投軍的人也不是來者不拒,規定隻接收年齡在十六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男子。當然也對投軍者的身高、力量、體能有一定的要求限製。這樣一來,又淘汰了相當一倍份人,最終收錄的,有一萬二千多人。
另有六千多在適齡以內,但其他要求達不到的人,商毅也沒有放棄,將他們全都暫時編為民軍,責任維持治安,秩序的工作,等百姓開始遷移的時候,將由他們主要付責護送,返回穆陵關之後,再接受一段時間的係統訓練,看看能不能達到從軍的標準。
招集到了士兵以後,商毅立刻對他們開始了訓練,同時又命人到穆陵關去,運一部份兵器和盔甲過來。
隨後,商毅又招集那剩下的一千八百多名青州兵,直接告訴他們,對他們先前的過錯,自己就不再追咎了,並且打算把他們和百姓一齊,全部都送回青州府去,自己己寫了公文,將發生的事情說明,上報給青州府,至於府裏怎樣處置他們,那就與穆陵軍沒有關係。但如果有願意留下來,和穆陵軍一起抵抗清軍的人,商毅也表示歡迎,並且保證在軍餉和撫恤上都享受和穆陵軍其他普通士兵一樣的待遇,立功也能得到晉升,當然一定要尊守軍紀,同時也要接受自己的訓練。
經過了一天的考慮,有約一千多的士兵願意留下來,接受訓練,抵抗清軍。因為他們也知道,青州府裏對他們這次出擊是寄予了厚望,希望他們能跟著穆陵軍一起也立些功勞,好讓知府大人長長臉。但現在雖然攻下了濟南府,但青州兵卻沒立過一點功勞,還捅出了這麼大的簍子,回去之後恐怕也好不了。到不如跟著穆陵軍一起抵抗清軍,說不定還能夠立些功勞,彌補自己的過失。
而時他們雖然都是兵油子,但也並不是泯滅人性,這幾天發生的事情,甴其是那天的審判大會,對他們還是有些觸動,他們也想像穆陵軍那樣,活出個樣子來。
其實吳漢生、周少桓等人對商毅收留這些青州兵也不是沒有意見,因為這些青州兵都是兵油子,就是明朝最善練兵的戚繼光也不願訓練兵油子,難道商毅能把他們改好了嗎?
商毅當然不這麼看,因為他知道,絕大多數的兵油子其實都是底層百姓出身,本質還是純樸的,隻是在一個大環境中,身不由己也粘染上了一些惡習,隻要能夠給他們一個良好的環境,用嚴格的軍紀管束他們,用嚴勵的訓練來煆練他們,再通過一些思想教育的配合,一定能把他們改造好。
這一點在後世共和國創建的過程中,也得到過無數次的證明,無論是為鬼子效力的偽軍,還是為花生米買命的**,不管和我軍對敵時怎樣無能,但隻要是轉變成我軍,經過一定的改造之後,都會馬上脫胎換骨,立時就變了一個樣。商毅相信,太祖那一批先輩在三百年後能夠做到的,自己在三百年之前,同樣也能做到。這一千多青州兵,就是自己的第一批試驗對像。
而周少桓、吳漢生等人想想過去商毅做出的那些決定,也都無話可說了,隻是在心裏盤算,怎樣在訓練的時候,狠狠的修理那些青州兵,一直到把他們身上所有惡習都改過來為止。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