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了稟報之後,商毅也覺得有些意外,這兵荒馬亂的時候,曾化龍派這兩個人到穆陵關來視察什麼?
在這方麵,周世奇和唐鎮就要比商毅曉事得多了,兩人立刻就明白,這一定是商毅的第二份報捷送到了登州,曾化龍不敢相信,因此才派兩個親信來看一看真偽。
兩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商毅之後,商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回事。立刻帶著周世奇和唐鎮出城,將兩人迎進城中,先到千總衙門落座。
奉上茶之後,眾人客氣了幾句,肖文軍和韓誌馬上就把話題轉到了商毅的第二份捷報上,兩人當然不會說是奉曾化龍之令,來調查真假,而是先極力的把商毅誇講了一番。商毅對兩人的實際用意也是心知肚明,因此也歉虛了幾句,然後就主動提出,邀請兩人一起去看這一戰所斬的首級,抓到的俘虜,以及繳獲的戰利品。
這一下肖文軍和韓誌自然是求之不得,立刻起身,先跟著商毅來到放著清軍首級的房間裏,隻見一顆顆人頭以經用硝水浸泡過,碼得整整齊齊,雖然沒有細數,但幾百顆首級是絕對有的。肖文軍還不放心,又抓把幾顆,仔細觀看,果然發現頭發都是剃了很久,並非新剃,這就說明絕不是殺良冒功。
接著商毅又帶著兩人來到庫房,果然見盔甲、武器、旗幟等物品都分類放置,兩人也都認識清軍的盔甲旗號,確實不錯,由其是其中那二十多件白甲兵的衣甲,和其他的盔甲明顯不同。兩人還檢查了十佘支武器,上麵都有盛京某坊、錦州某坊鑄造的字樣。也可以證明,確實是奪自淸軍之手。
最後商毅又命人將兩次所抓的一共四十名俘虜押上來,讓兩人過目。在這個時代,滿人和漢人還是有著比較明顯的特征區別,因此雖然俘虜的精神都十分萎縮,但確實是滿人無疑。由其是在目光之中,還帶著一絲凶悍之意,可見是久經戰陣的士兵。
直到這時,兩人才對商毅所報的這次大捷確信無疑,同時也對商毅刮目相看。在這個時候,由其是在鬆山大敗之後,大明朝廷上下幾乎是到了談淸變色的地步, 就是最強的關寧鐵騎也不敢輕拈清軍的鋒芒, 而在一戰中斬首近九百餘級, 而且還全都是貨真價實的人頭, 就是這份功勞, 己足以讓商毅從一個小小的千總升到守備, 同時還能領個遊擊將軍銜,可以說是一步就擠身於中高級武將的行列了。
而以商毅還不到二十四歲的年紀看,前途還真是不可限量,現在大眀內憂外患,戰事不絕,曰全別說是副將、總兵指日可待,就是以武將的身份封候,也不是不可能的。
眾人又回到衙門,商毅又命人在衙門擺上酒宴,招待兩人,並由周世奇和唐鎮作陪。在宴間,兩人自然就要問起這一戰的經過,商毅到也沒有隱瞞,一五一十,詳細的說了一遍。當然像手槍這類細節自足隱去不說,但也把兩人聽得目瞪口呆,甴其是聽清軍攻上城頭,當時穆陵關己岌岌可危的時候,兩人甚致都緊張的屏住了呼吸,隻到商毅說到自己率軍拚力死戰,終於頂住了淸軍的進攻,最終還是把淸軍趕下了關城,兩人這才如釋重負一般的鬆了一口氣。
聽完之後,兩人又對商毅好一番稱讚,這一次可就不是客套,而是發自內心的讚揚。
不過韓誌對商毅所說的火銃的威力還有所置疑,因為根據他的經驗,火銃由其是鳥銃,不僅填的速度慢,往往沒打出兩次,敵軍就殺到了麵前,而且又容易爆膛,明軍普遍不喜歡使用鳥銃,因此按商毅的說法,火銃似乎並沒有這樣的威力。
對韓誌的疑問,商毅嘴上雖然不說,但心裏卻覺得頗為悲哀,其實在明朝,中國的火器確實有長足的發展,雖然還比不上同時代的西方,一些近代陸軍的火器,都能在找到雛形或對應的東西:地雷、水雷、火箭炮、鐵絲網、機槍、裝甲師、等等。而即使不相信火器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一些有識之士如徐光啟、孫元化等,還是能夠認識到火器的威力與價值。隻可惜明朝末年的政府**,軍隊鬆馳,才導致火器的質量下降,以及火槍手的訓練不足。才導致空有先進的火器,卻打不過清軍。
但這些都是人為的因素,而不是火器本身的問題,然而大多數人卻分不清這一點,卻把一切都歸結到火器上麵,甚至因噎廢食而拒絕使用火器。商毅知道,在清軍正式入關之後,江南各地抵擋清軍的武裝力量使用的竟然還是冷兵器,相反到是清軍偶爾到還會使用一下火器。
而等到清朝坐穩了江山之後,始終保著“騎射乃滿州根本”,才使得中國的火器發展全麵停頓下來,等到二百年之後,大英帝國用洋槍洋炮轟開中國的大門時,淸軍居然還是用長矛弓箭來迎戰。終於才導致了中國全麵淪陷在世界列強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