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近的距離內,一般的盾牌和二重甲都擋不住火槍的射擊,隻要是被擊中,就會被毫不留情的射穿。盡管有的三重甲還能擋得住子彈,但打到身上也會感覺到一陣鑽心似的疼痛,如果打正了部位,還可以造成骨折。
盾車到是可以有效的擋住火槍發射的鐵珠,但盾車的數量終究還是有限,而且離城牆的距離近了之後,保護的範圍也大大降低,大部份清軍以經不在盾車的保護之內了。更不用說那些隻穿一層棉甲或皮年的輔兵、跟役、包衣,因此在火槍發射之後,馬上就對清軍造成了巨大的打擊,清軍立刻倒下了一大片。隨後城牆上的火槍不斷的連續不斷的射擊,清軍也接二連三的倒下。
而在這時,火炮的炮彈也重新填裝完畢,又一次對清軍展開了發射。
由於距離近了,可以越過盾車打到清軍的後隊,因此所有的火炮也全都換上了霰彈。因此又一輪巨大的轟鳴聲過後,清軍的陣中立刻慘叫連天,號聲不止,又有無數的淸兵都倒在地上,加入到先前喪命的同伴行列中。
商毅在城上也看得十分淸楚,事實足以證明,明軍要想和清軍相抗衡,使用火器依然還是最好的方式。不過這也是火炮的最後一次發射,因為這時清軍以經幾乎完全進入了第三條壕溝以內,達到了火炮的死角,隻要清軍不再出動新的人馬,火炮就以經無法再使用了。而且清軍也將要靠近城牆,展開攻城戰,因此商毅也下令,命人把火炮全都拖到後麵,把城垛口的位置都留出來,讓其他士兵上來防守。
然而就在這時,從城下猛然射上來一排羽箭,穆陵軍一時措手不及,一下子有十幾人被箭射中,也慘叫著倒地。這是開戰以來一直到現在,穆陵軍受到的第一次傷亡。
盡管清軍也遭受到了重大的打擊,死亡的人數以經接近三百,其中還包括有十幾個披甲兵,但陣式絲毫也不亂,而且在突破了第三條壕溝之後,也進入了清兵弓箭的射程,因此清軍也不再一味被動挨打,立刻對城頭上展開了反擊。
清兵的弓箭射程和鳥銃差不多,在六十步到七十步之內,但隻有在進入五十步時,才對敵軍能形成有效的殺傷力,而要穿透鐵甲,一般要在三十步以內,因此清兵的弓箭手們都是進入五十步以內才開始射箭,不過他們弓箭的箭鏃長至六七寸,其形如鑿,射入極深還難以取出,還用尿水馬糞浸過,隻要被他們射中,那怕不是要害部位,也會造成致命的傷害,治愈的比率較少。
商毅急忙下令,把中箭的士兵都帶下去交給軍醫治療,並且命令穆陵軍的士兵,繼續加強對清軍的打擊力度。
於是就在城上城下,雙方展開了一場對射,弓箭,鐵丸不斷在雙軍之間來回飛舞,而穆陵軍也不再向先前那樣,可以肆元忌憚的城牆上向城下開火射箭,都紛紛在垛牆後麵,垛口底下隱藏好身形,隻是在開槍射箭的那一刹,才從垛口露出頭來,發射完畢上後,立刻就又躲好身體。
而在城下的清軍,雖然沒有城垛牆作掩護,但大部份弓箭手都是身經百戰的老手,準頭相當高,隻要一發現就會穆陵軍從城垛口處露出,就會立刻有好幾支弓箭的射擊。盡管在四五十步的距離內,弓箭對鐵甲的穿透力一般,隻要是有穆陵軍從城垛口處露出的,一般都是沒有任何遮擋頭部,少數人也隻戴著皮盔,對弓箭的遮擋力並不大。因此也不斷的有穆陵軍的弓箭手和火槍手被射中。
這樣一來,有不少火槍兵幹脆就把火槍架在城垛牆的瞭望孔裏,向城下開火。但城垛牆的厚度一般都接近兩尺,而瞭望孔僅僅隻有四五寸見方,火槍架在瞭望孔裏,能夠調整的角度也限,而且這一來準頭和發射的頻率都慢了不少,對清軍的打擊力度也下降了不少。
有幾個火槍手嫌這樣躲著發射實在太麻煩,因此大膽從城垛口露出頭來,向城下開火,結果腦袋上立刻連中了好箭,慘叫看倒下。
這時商毅心裏也不禁暗暗後悔,因為覺得弓箭手和火槍手都是用的遠程武器,與敵人進行白刃戰的機會並不大。因此為了節省資源,商毅隻給他們配備了一件鐵甲馬甲,並沒有備鐵製頭盔,結果造成了現在的損失,看來有些地方是不能省的。
商毅也暗暗決定,以後一定要把弓箭手和火槍手的護俱也全部配齊。但眼前的這一戰,以經到了關建的時刻,就在兩軍對射糾纏的時候,一部份清軍以經搭好了跳板,過了護城壕溝,然後架起了雲梯,開始向城牆上攀爬。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