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食療全書08(2 / 3)

7. 羊肝番薯葉湯

羊肝200克,番薯葉、薑絲各適量。將羊肝切成薄片,加清水400毫升,燒開後再將洗淨的番薯葉和薑絲、精鹽一起放入,煮至熟透,下味精,淋麻油,分1~2次趁熱服。

適用於因缺乏維生素A引起的夜盲症。

8. 枸杞葉粥

鮮枸杞葉100克,糯米50克。鮮枸杞葉洗淨,加水300毫升,煮至剩200毫升,去葉,加入洗淨的糯米、白糖適量,再加水300毫升,煮成稀粥即成,早、晚餐溫熱食用。

適用於夜盲症患者。

9. 胡蘿卜粥

胡蘿卜200克,洗淨後切成丁;粳米200克洗淨。將胡蘿卜、粳米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粥即可。

可滋陰補虛、清肝明目。

10. 馬蘭頭炒豬肝

馬蘭頭250克,豬肝150克。將馬蘭頭洗淨,切細;豬肝洗淨,切成片。將鍋置火上,倒入色拉油燒熱,放入蔥末、薑末炒香,放入豬肝略炒,然後放入馬蘭頭同炒,加入調料炒勻至熟即成。

常吃可防治夜盲症患者。

11. 烏雞肝羹

烏雞肝1具,鮮枸杞葉150克,素油15毫升。

將烏雞肝去掉筋膜,洗淨,切成碎末;把鮮枸杞葉洗淨,切碎備用。食油放入鍋中,燒熱,加枸杞葉,先用油爆一下。再加入適量溫水煮沸,待沸片刻,放入雞肝碎末、味精和細鹽,同煮2、3分鍾即可。飲湯,食烏雞肝及枸杞葉每日之3次,連服10日左右。

養肝明目,適用於兩眼昏暗澀痛,夜盲症、貧血症及營養不良性弱視等。

12. 穀精草羊肝湯

穀精草15~30克,羊肝100~150克。將羊肝洗淨切片,與穀精草一起,加水適量,煮湯,調味服食。

可祛風散熱,益血補肝,明目退翳。適用於夜盲症、視力減退、小兒角膜軟化症、風熱赤眼等。

13. 菠菜炒豬肝

菠菜250克,豬肝125克。將菠菜、豬肝炒熟淡食。

適用於夜盲症。

14. 菠菜炒豬血

菠菜400克,洗淨切段;豬血200克切塊。將鍋置火上,倒入色拉油,燒至八成熱,加入豬血、菠菜,旺火煽炒10分鍾,加入調味料即成。

有補血生血、平肝明目之功效。

15. 南瓜豬肝湯

南瓜300克,豬肝150克,分別洗淨後切成片,加水適量,共煮湯,煮熟後放入精鹽、味精,淋入芝麻油調勻即成。

適用於夜盲症患者。

16. 草決明雞肝湯

草決明10~20克,雞肝2~3副。草決明放碟上,加清水少許浸泡4~6小時,再放入雞肝2~3副,加油鹽少許調味煮熟,食雞肝。

適用於夜盲症。

視網膜色素變性

視網膜色素變性,屬先天遺傳性疾病,中醫稱“高風雀目”或“高風內障”。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命門火衰,或肝腎兩虧,目失濡養,或因脾胃虛弱,清陽不能升運於目而成。

通常表現為雙目外觀正常,而至夜間或黑暗處視物不清,視野逐漸縮小,視力漸降,直至失明,眼底視神經乳頭呈蠟色萎縮,視網膜血管高度變細,視網膜呈灰色並見骨細胞樣黑色素沉著於視網膜血管上方,常雙眼罹患,愈後不良。

根據其全身表現一般可分為腎陽不足、肝腎陰虛與脾胃虛弱三型。

腎陽不足,多見夜盲,視野縮小,形寒肢冷,腰膝酸軟,夜尿頻而清長,舌淡脈沉。

肝腎陰虛,除夜盲、視野縮小外,兼見雙目幹澀,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或夜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脾胃虛弱,夜盲視野窄,兼見神疲乏力,懶言少食,形體消瘦,腹瀉便溏,舌淡脈弱。

1. 雞肉蓯蓉粥

雞肉100克,肉蓯蓉60克,粳米150克。肉蓯蓉用紗布包,煎水取汁,雞肉切碎,同粳米用上汁共煮粥,以薑、鹽調味,分1、2次吃。

溫補脾胃,填精補髓。適用於腎陽不足之視網膜色素變性。

2. 羊肉炒胡桃

胡桃仁30克,羊肉100克。羊肉切片,用植物油炒至發白,下胡桃仁,放入食鹽,再一同炒熟,1次食。

可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陽不足之視網膜色素變性。

3. 枸杞炒豬肝

枸杞子10克,鮮黃花菜50克,豬肝100克。將枸杞子、鮮黃花菜洗淨,豬肝切片,用植物油同炒至熟,放鹽及調料適量,一次食完。

可補益肝腎。適用於肝腎陰虛之視網膜色素變性。

4. 枸杞鵪鶉湯

鵪鶉2隻,枸杞子30克,熟地黃15克。上3味共煮湯,分2次飲湯,並食鵪鶉肉。

可滋補肝腎。適用於肝腎陰虛之視網膜色素變性。

5. 龍眼桑葚膏

桑葚1000克,龍眼肉500克。龍眼肉、桑葚加水適量,文火熬膏,每次服10克,每月2次。

可滋補肝腎,養血明目。適用於肝腎陰虛之視網膜色素變性。

6. 枸杞粥

枸杞30克,粳米60克。枸杞子、粳米加水適量,常法煮粥,供早點或晚餐服食。

可補養肝腎,益精明目。適用於肝腎陰虛之視網膜色素變性。

7. 雞肝湯

雞肝1副,冬桑葉15克,丹參30克。將冬桑葉、丹參同用水煎煮2次,去渣取汁,合並煮沸,放入雞肝,食肝飲湯,每日1次。

可補益肝腎,活血明目。適用於肝腎陰虛之視網膜色素變性。

8. 地黃粥

粳米100克,熟地黃50克,酥油、白蜜適量。熟地黃切片,待水沸與米同煮,粥將熟再加入酥油、白蜜煮熟即可。可作早餐食之。

可補養肝腎。適用於肝腎陰虛之視網膜色素變性。

9. 薏苡仁豬肚粥

豬肚1具,薏苡仁100克,粳米150克。豬肚洗淨,放入薏苡仁、粳米及鹽,用線將豬胃兩端紮緊,燉熟後取出切塊。分2次吃。

可健脾和中。適用於脾胃虛弱之視網膜色素變性。

10. 補虛正氣粥

炙黃芪30~60克,人參3~5克(或黨參15~30克),白糖少許,粳米30~60克。

參芪切薄片,冷水浸泡半小時,入沙鍋煎沸後,改用小火煎成濃汁,取汁後再加冷水,如上法再煎取一次,去渣,將1、2煎藥液合並,分2份於每日早晚用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粥成後,入白糖少許,稍煮即可,人參亦可製成參粉,調入黃芪粥中煎煮服食。

可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虛弱之視網膜色素變性。

11. 鵝肉補中湯

鵝1隻,黃芪60克,黨參50克,山藥40克,大棗30克。鵝去羽毛、腸雜,各藥放入鵝腹,以線縫合,加水煨燉,鵝熟後撈起,取出藥物,加鹽調味,分3~4次吃。

可健脾養胃。適用於脾胃虛弱之視網膜色素變性。

12. 北芪紅薯粥

北黃芪15克,新鮮紅薯250克,粳米30~60克,白糖適量。北黃芪水煎取汁200毫升;將紅薯(以紅紫皮黃心者為最好)洗淨,連皮切成小塊,加北芪水煎液和粳米同煮稀粥,待粥將成,加入白糖適量,再煮2、3沸即可。

可補氣健脾。適用於脾胃虛弱之視網膜色素變性。

視網膜靜脈周圍炎

視網膜靜脈周圍炎是指視網膜靜脈周圍間隙或其血管外膜的炎症改變,以視網膜反複出血為主要特征的眼病。本病多發於青年男性,以20~30歲為最多,常兩眼發病,病程較長,病情反複發作,故又稱青年性複發性玻璃體出血。

視網膜靜脈周圍炎多因肝膽實熱,炎蒸目竅,迫血外溢,或因陰虛不能製陽,虛火上走,蒸逼營血外溢,病在營分血分。

一般肝膽實熱,症見視力驟降,視物如隔紗觀物,或眼前黑影飄動,時輕時重,眼底情況常因玻璃體中積血較多,而朦朧不清,或窺視不見,伴口苦咽幹,心煩易怒,舌紅苔少,脈弦數。

陰虛火旺,常見視物模糊,視力漸降,眼底部少量出血,或反複出血,伴雙眼幹澀,口咽幹燥,午後潮熱,虛煩不寐,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1. 三花茶

菊花10克,密蒙花10克,紅花3克,冰糖適量。用滾開水衝泡上3味藥,加冰糖,代茶飲。

可清熱涼血,清肝明目。適用於肝膽實熱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

2. 苦瓜午餐肉

苦瓜250克,午餐肉250克。將苦瓜斷頭,掏去瓜瓤,裝入午餐肉,充填緊實,上籠蒸熟,佐餐。

可清熱涼肝,潤脾明目。適用於肝膽實熱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

3. 三子肝片

蔓荊子20克,青葙子20克,梔子15克,鮮豬肝250克。將以上3味藥用溫水浸泡30分鍾,入鍋水煎取汁,再將豬肝洗淨切成薄片,加入藥汁內煮沸15分鍾,入調料,待溫食服。

可清肝泄火,涼血明目。適用於肝膽實熱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

4. 仙芹兔丁

仙人掌50克,芹菜150克,熟兔肉500克,米醋及調料適量。仙人掌去刺,選新嫩芹菜洗淨,一同放入沸水中焯1、2沸,撈出仙人掌切絲,芹菜切成小段。將熟兔肉切成丁,混合調料,拌勻食用。

可清肝泄火,涼血明目。適用於肝膽實熱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

5. 炒木樨肉

黑木耳10克,黃花菜10克,雞蛋1個,瘦豬肉30克,調料適量。黑木耳和黃花菜用溫水浸泡開,洗淨,木耳撕成小塊,黃花切成3、4厘米長,雞蛋打勻,豬肉切成小薄片,生炒雞蛋取出,再用爆火將豬肉煸熟取出,然後將木耳和黃花菜煸炒後加入雞蛋、肉片、調料,同炒即成。

可滋陰養血,涼血止血。適用於陰虛火旺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

6. 藕湯

鮮藕1節。將藕洗淨,切成薄片,加水煮成濃湯食用。每日1次,連服7~10天。

可健脾補血,益陰止血。適用於陰虛火旺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

7. 茅根飲

鮮茅根500克(幹者100克),冰糖適量。將茅根洗淨,用木槌輕砸破裂,加水煎煮30分鍾,取汁入冰糖烊化,隨時當茶飲,連服10~15天。

可涼血止血,清熱利尿。適用於陰虛火旺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

8. 糯米生地藕

老藕1節,生地15克,糯米200克。將藕洗淨,小頭的一端去節時少切一些,大頭的一端去節時多切去一些,暴露藕孔,從此端將糯米和生地裝入塞緊,入籠屜蒸熟,切片食用。每日1次,連服10~15天。

可補中益氣,滋陰清熱,涼血。適用於陰虛火旺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

9. 糖醋元參鴨

玄參50克,鮮嫩藕1節,鴨子1隻,醋等調料適量。將玄參及藕洗淨,切成小藕片,鴨子去毛及內髒,糖醋等調料備齊和勻,將鴨子煮熟,撈出切塊,玄參和藕炒至7成熟時,合入鴨肉,將調料放入炒勻取出,每日1次,連服7~10天。

可涼血止血,散瘀明目。適用於陰虛火旺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

10. 生地飲

鮮生地250克,三七粉10克。將鮮生地洗淨,搗爛如泥,榨取汁,將渣用水拌和再榨取汁,與前汁合並一處,加入三七粉和勻頓服,每日1次,連服7~10天。

可涼血止血,和血散血。適用於陰虛火旺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

角膜軟化症

角膜軟化症是高度營養缺乏,特別是維生素A缺乏造成的一種角膜溶化壞死的眼病,臨床表現為初起時入幕或暗處視物不見,繼則澀癢、羞明、眼珠幹燥,黑睛混濁甚至糜爛破損。

本病多見於嬰幼兒,多因患兒飲食不節,或飲食偏食,病後不科學的忌口,或嬰兒喂養不當以及久病虛羸失於調養,致脾胃損傷,運化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之源不足,肝血虛少,目竅失養,陰血不足,肝熱內生,上攻於目而成本病。

臨床根據眼部與全身症狀,大體可分為脾胃虛弱、肝血不足、脾虛肝旺、中焦虛寒四大證型。

脾胃虛弱者,常伴有眼珠幹澀、眨目頻頻,麵黃肌瘦,精神萎靡,大便溏泄。

肝血不足者,常伴有雙眼幹澀刺癢,目眨羞明,目珠表麵幹燥,晦暗,麵色無華、毛發稀疏。

脾虛肝熱者症見夜盲,白睛幹燥,黑睛生翳或糜爛,腹脹便溏,午後潮熱,煩躁不寧。

中焦虛寒者,症見麵色蒼白,大便頻泄,完穀不化,肢厥脈微,黑睛糜爛或破損,形成蟹睛。

1. 苜蓿豆腐

鮮嫩苜蓿100克,豆腐150克,調料適量。苜蓿洗淨,切成5厘米長,豆腐切成小塊,共同燉熟食用。

可益氣和中,清利脾胃。適用於脾胃虛弱兼挾濕熱之角膜軟化症。

2. 胡蘿卜小米粥

胡蘿卜50克,小米50克。胡蘿卜洗淨切絲,與小米同煮粥,每日1次,連服2周。

可益脾開胃,補虛明目。適用於脾胃虛弱之角膜軟化症。

3. 蒼術粥

蒼術20克,粳米50克。蒼術搗為粗末與粳米一起熬粥,每日1次,連服1、2周。

可健脾益胃,燥濕明目。適用於脾胃虛弱之角膜軟化症。

4. 薏苡蓮子豬肚湯

薏苡仁、蓮子各100克,豬肚1具。將豬肚洗淨,放薏苡仁、蓮子於內加水共煮爛熟,以豬油、鹽調味,分3、4次食。

可健脾補虛,滲濕明目。適用於脾胃虛弱之角膜軟化症。

5. 夜明豬肝粥

蒼術9克,豬肝100克,小米150克。蒼術焙幹為末,將豬肝劈開兩片相連,攙藥在內,用麻線紮定,然後與小米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粥,食肝飲粥,每日1次,連服1周。

可健脾益氣,補養明目。適用於脾胃虛弱之角膜軟化症。

6. 豬肝羹

豬肝30克,豆豉15克,雞蛋1個,蔥白3段,調料適量。豬肝切成碎末。水1碗,加豆豉及調料煮沸放涼,打入雞蛋,攪拌均勻,放豬肝末,再放蒸鍋內蒸熟,每日1次,連服1周。

補養肝血,和胃健脾。適用於肝血不足之角膜軟化症。

7. 胡蘿卜豬肝湯

胡蘿卜250克,豬肝150克。將胡蘿卜切片以水煮熟,豬肝切片後下,待豬肝熟時加生薑、鹽、豬油少許調味,酌量服食。

可補養肝血,健脾消食。適用於肝血不足之角膜軟化症。

8. 蘑菇雞肝湯

鮮蘑菇100克,雞肝1具。將蘑菇洗淨,大者切片,先煮蘑菇至熟,後將雞肝切片同煮,以豬油、鹽調味,一次吃。

可補肝養血,補脾益氣。適用於肝血不足之角膜軟化症。

9. 醬醋羊肝

羊肝500克,其它調料適量。羊肝洗淨切片,外裹芡粉汁,熱素油內爆炒,烹以醬油、醋、糖、黃酒、薑、蔥、調料,嫩熟即可,經常食用。

可以養肝,補血,明目。適用於肝血不足之角膜軟化症。

10. 豬肝麵

豬肝50克,麵條150克,鹽、味精、豆粉、素油適量。豬肝洗淨,切片,加上食鹽、味精、豆粉拌勻,鍋置武火上,放入素油燒沸,倒入豬肝,連續翻炒熟後起鍋。再往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燒沸後下入麵條,熟後撈入碗中,加入豬肝即成,作早晚餐食用。

可以補肝養血明目。適用於肝血不足之角膜軟化症。

11. 養肝明目湯

枸杞子30克,蒺藜子12克,女貞子12克,車前子15克,菟絲子15克,白菊花10克。將以上各藥分別進行清潔、幹燥,研為粗末,混合均勻,裝入瓶中備用,每用15克,與豬肝90克(羊肝、雞肝亦可)配合製湯服用。即將藥末煎取湯液,豬肝(羊肝、雞肝也可)切為薄片,煮湯服或蒸服均可,服時加鹽少許調味。佐餐食用或食後服均可。

可養肝明目。適用於肝血不足之角膜軟化症。

12. 桂皮紅糖豬肝湯

桂皮9克,豬肝100克,紅糖適量。將豬肝切片,先煎桂皮,去渣取汁,入豬肝煮熟,加紅糖、鹽少許即可,食肝飲湯。

可溫中散寒,開胃進食。適用於中焦虛寒之角膜軟化症。

13. 決明粥

決明子炒焦黃,研篩取細麵,糯米熬成稀粥。每日食糯米粥1碗,加決明子麵10克,白糖少許。

可益氣補中,清肝明目。適用於脾虛肝熱之角膜軟化症。

14. 香薑牛奶

丁香2粒,薑汁1茶匙,牛奶250毫升。將丁香文火煎煮15分鍾,去渣取汁,入薑汁、牛奶煮沸,加白糖適量即可飲用。

可補脾益胃,溫中散寒。適用於中焦虛寒之角膜軟化症。

沙 眼

沙眼因病人結膜表麵粗糙而得名,病變侵犯結膜、角膜,結膜有乳頭增生和濾泡形成,這兩種病變會逐漸消失或形成瘢痕而自愈。但常因此引起各種合並症、後遺症,造成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沙眼為沙眼衣原體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眼病,其傳播與患者的衛生習慣、居住環境、營養狀況、醫療衛生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

1. 榕樹葉黃豆湯

將榕樹葉30克、黃豆20克、冰糖30克加水共煎40分鍾。頓服,每天1劑,連服1周。

適用於沙眼。

2. 吉祥草豬肝湯

吉祥草9克,豬肝90克。二者一起煎湯,喝湯食豬肝。

適用於沙眼。

中耳炎

鼻和鼻咽部的急性炎症可波及咽鼓管和鼓室黏膜而引起中耳炎。中耳炎一般表現為聽力減退、耳鳴、耳閉塞感,有時頭部有沉重感和輕微耳痛,中耳炎分急、慢性兩種。急性者多見於小兒,慢性者多見於成年人,中醫稱“膿耳”,是以耳鼓膜穿孔、耳內流膿為主要表現的耳病。

臨床根據邪毒的性質、患者髒腑功能強弱的不同,大體分為肝膽火盛、邪熱外侵及脾虛濕困和腎元虧損三大證型。

肝膽火盛、邪熱外侵所致者,病變初起時,耳內脹悶、堵塞感、微痛,甚則耳內劇痛,流膿後痛減,膿液初帶血性,膿質由稀變稠,膿量由少至多,鼓膜充血、穿孔,有膿液從鼓膜穿孔處流出。

並可伴有發熱惡風,頭痛,鼻塞流涕,口苦咽幹,小便黃,大便幹,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脾虛濕困型,主要表現為耳內流膿,清稀量多,無臭味,日久不愈,反複發作,鼓膜穿孔,聽覺減退,全身可見倦怠無力,頭暈而重,納少便溏,苔白濕潤,脈緩細弱。

腎元虧損型,多見耳內流膿,量不甚多,但汙穢有臭味,日久不愈,時流時止,聽力減退,鼓膜穿孔。全身可見腰膝酸軟,頭暈目花,遺精滑泄,舌苔薄白,脈細。

1. 銀菊茶

金銀花10克,菊花10克,鮮生地15克,車前草20克。上藥共煎代茶飲。

可清熱解毒,利水祛濕。適用於肝膽火盛,邪熱外侵之中耳炎。

2. 白菜薄荷蘆根湯

大白菜根3~4個,蘆根10克,薄荷3克。上3味水煎15~30分鍾,趁熱分2次服下。

具有辛涼發散,疏風清熱之功效。適用於肝膽火盛,邪熱外侵之中耳炎。

3. 蒲公英車前飲

蒲公英15克,車前草15克。上2味共煎代茶飲。

可清熱解毒,利水祛濕。適用於肝膽火盛,邪熱外侵之中耳炎。

4. 銀花茶

銀花10克,黃芩6克,白糖30克。將銀花、黃芩水煎15~20分鍾,加入白糖,趁熱飲用,每日2次。

具有辛涼發散,清熱消腫之功效。適用於肝膽火盛邪熱外侵之化膿性中耳炎。

5. 桑菊茶

桑葉10克,菊花10克,茶葉6克。上藥共煎水,代茶飲。

可清肝平肝,泄熱涼血。適用於肝膽火盛、邪熱外侵之中耳炎。

6. 鱉甲薏米粥

金銀花12克,柴胡9克,鱉甲15克,薏苡仁、紅糖適量。前3味煎湯取汁,入薏苡仁、紅糖煮粥食用,每日1劑,連服四、五劑。

可以清利肝膽濕熱。適用於肝膽火盛,邪熱外侵之中耳炎。

7. 茯苓赤豆粥

茯苓30克,赤小豆30克,大米50克。先煮赤小豆、茯苓,待快熟時加入大米,煮成粥食用,每日1劑。

可清熱解毒,健脾利水。適用於脾虛濕困之中耳炎。

8. 扁豆山藥糜

白術15克,淮山18克,白扁豆20克,紅糖適量。白術煎湯取汁,納入其他3味煲爛吃,每日1劑,連用7~8天。

可益氣健脾。適用於脾虛濕困之中耳炎。

9. 蒼術蓮子粥

蒼術10克,蓮子25克,大米50克。蒼術水煎取汁,將蓮子、大米洗淨加水及蒼術液煮粥食用,每日1劑。

可健脾化濕。適用於脾虛濕困之化膿性中耳炎。

10. 苡米粥

苡米50克,大米100克。上2味同煮粥食用,每日1劑。

健脾清熱利濕。適用於脾虛濕困之化膿性中耳炎。

11. 椒鹽雀肉

麻雀3~5隻,花椒、鹽少許。用植物油將去毛洗淨的麻雀炸熟,放入少許花椒粉、鹽食用。

補腎壯陽。適用於腎元虧損之化膿性中耳炎。

12. 龜板粳米粥

熟附子9克,首烏15克,知母9克,龜板18克,粳米60克,紅糖適量。將藥布包煎湯取汁,入粳米、紅糖煮粥食。

可滋陰補腎。適用於腎元虧損之化膿性中耳炎。

13. 黃精枸杞湯

黃精10克,枸杞子10克,冰糖10克。將黃精製成粗末,和枸杞子、冰糖泡水代茶飲。

可滋腎益精。適用於腎元虧損之化膿性中耳炎。

14. 磁石豬腎羹方

豬腎1對,磁石500克。用水先煮磁石,再煮腎至熟以蔥、豉、薑、椒作羹,空腹食之。

可以滋腎陰,補腎精,潛陰陽,清虛火。適用於腎元虧損之化膿性中耳炎。

15. 酒煮雄雞

雄雞1隻,米酒1000毫升,薑、椒、食鹽適量。用米酒和水各半煮雞至熟,加佐料入味後食之。

可補腎益精。適用於腎元虧損之化膿性中耳炎。

牙 痛

牙痛是指牙齒疼痛及牙齒周圍組織疾病造成的疼痛,如牙齦炎、牙周炎、牙根尖周圍炎等。中醫認為牙痛是人體實、虛火上升引起的。實火引起的牙痛,病程短、疼痛厲害,可見牙齦出血、齒縫流血,伴有口臭、口苦,大使秘結、小便黃。虛火引起的牙痛,程長、疼痛綿綿並可出現牙齒鬆動。臨床上可分風熱牙痛、寒凝牙痛、胃火牙痛、腎虛牙痛等證型。

風熱牙痛,表現為發病急,牙齒疼痛遇熱加重,遇冷則減輕,牙齦紅腫疼痛,甚則腫脹延及麵頰,發熱,頭痛,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寒凝牙痛,表現為牙痛劇烈,遇冷加重,遇熱減輕,牙痛常連及半側頭部疼痛,舌苔薄白,脈浮緊。

胃火牙痛,表現為牙齦紅腫,滲血溢膿,甚則腫脹波及麵頰,或開口不利,口中臭穢,口渴喜冷飲,胃脘灼熱或疼痛,便秘,尿赤,舌苔黃厚,脈洪數。

腎虛牙痛,表現為為久病及腎或熱極傷陰,腎陰虧損,致牙根裸露,牙齒鬆動作痛,咀嚼無力,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口幹咽燥,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

1. 雞血湯

取鮮雞血煮熟熱服。

適用於實火牙痛。

2. 木耳荊芥湯

木耳、荊芥各15克,二者共煎湯,頻服。

適用於牙痛。

3. 苦瓜白糖飲

苦瓜1條,白糖60克。苦瓜搗爛如泥,加白糖調勻,兩小時後將水濾出。1次冷服,連服3次。

適用於實火牙痛。

4. 白蘿卜豬肚粥

豬肚150克,白蘿卜100克,糯米100克,麻油適量。熟豬肚、白蘿卜切絲,用麻油煸炒,加調料拌勻盛碗內;糯米加水煮成粥,再倒入拌好的肉肚絲,撒上花椒少許食用。

適用於牙痛。

5. 蓮子百合白米粥

百合50克,蓮子50克,白米50克。上料共熬粥,加白糖適量。冷後眼用,每日1次。

適用於虛火牙痛。

6. 生地白米粥

生地100克,白米、白糖各適量。生地加入白米中熬粥,粥成加白糖調味。冷後服。

適用於虛火牙痛。

7. 生藕荸薺茅根飲

荸薺、生藕、鮮茅根各適量。上料洗淨,加水煎煮,取汁飲用,1日數次。

適用於虛火牙痛。

8. 沙參雞蛋飲

沙參15~60克,雞蛋2個。上料加水共煮熟,飲湯食蛋。

適用於虛火牙痛。

9. 天門冬白米粥

天門冬50克,白米50克。將天門冬切碎,加米煮粥,每日食1次。

適用於虛火牙痛。

10. 牛蒡飲

取牛蒡根250克水煎,代茶飲。

可疏風散熱,消腫止痛。適用於風熱牙痛。

11. 升麻飲

升麻10克,薄荷6克。上藥煎水,代茶飲。

可清熱散風,消腫止痛。適用於風熱牙痛。

12. 薄荷茶

取鮮薄荷30克(或幹品10克)洗淨切碎,用沸水衝泡後代茶飲。

可以散風清熱止痛。適用於風熱牙痛。

13. 蓽菝粥

蓽菝3克,胡椒3克,粳米50克。蓽菝、胡椒研為極細末,先用粳米煮粥,待米熟後調入以上二藥,再煮至粥稠,趁熱服用。

可以溫中散寒止痛。適用於寒凝牙痛。

14. 白芷粥

白芷10克,粳米50克。白芷研成極細末,先將米煮熟後調入白芷末,再煮至粥稠,趁熱服用。

可散風解表止痛。適用於寒凝牙痛。

15. 生薑粥

生薑10克,粳米50克。先用粳米煮粥,粥熟後加入生薑片,再略煮片刻,空腹趁熱食用。

具有辛溫散寒之功效。適用於寒凝牙痛。

16. 炒馬齒莧

鮮馬齒莧250克,切段,武火炒,加入調料即可食用。

可清熱解毒,散血消腫。適用於胃火牙痛。

17. 蒲公英粥

蒲公英30克(或鮮品60克),粳米100克,調料適量。蒲公英水煎,留汁加米煮粥,放入調料即可。

可以清熱解毒,涼血益胃。適用於胃火牙痛。

18. 骨碎補粥

骨碎補20克,粳米50克。骨碎補水煎,取汁加米煮粥調味。

可益腎健齒,固齒止痛。適用於腎虛牙痛。

19. 耳環石斛茶

耳環石斛6克煎湯代茶飲。

可養陰清熱,止痛。適用於腎虛牙痛。

扁桃體炎

扁桃體炎多發生於兒童,成年人因扁桃體漸漸萎縮,一般不會發生炎症。急性鼻炎、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抵抗力低下等均可引發本病。發作時,病人常有胃寒、發熱、鼻咽部隱痛、頭痛及周身不適等症,同時可看到病人的扁桃體充血腫脹,表麵有黃白色滲出物,頸淋巴結也經常腫脹。

1. 烏梅青果湯

烏梅10克,青果30克,白糖適量。將烏梅、青果放入鍋內加水煎煮,待二者煮軟後加入白糖。吃果喝湯,每天1次。

可適用於扁桃體炎。

2. 蘿卜苗湯

幹蘿卜苗(亦可用蘿卜代替)30~60克,每天3次,煲湯佐膳。

適用於扁桃體炎。

3. 蘆根橄欖湯

幹蘆根30克,鹹橄欖4枚,清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去渣飲用。

適用於扁桃體炎。

咽喉炎

咽炎有急、慢性之分。本病常因受涼、疲勞、全身抵抗力減弱導致病毒或細菌感染所致,也可由外界不良刺激如高溫、煙霧、粉塵、刺激性氣體等引起。

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組織和淋巴組織的急性炎症,是咽部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特點是起病急,初起自感咽幹、灼熱,繼而出現咽痛並逐漸加重,可放射至雙耳,伴有全身不適、頭痛、發熱甚至高燒。

慢性咽炎多發於成年人。其特征為咽部有異物感、咽癢、微痛、咽部分泌物增多。

喉炎也分急慢性兩種,多為病毒感染繼發細菌感染所致。表現為喉內有幹痛和灼熱感(也可表現為輕度喉痛),迅速發展成聲音粗糙、嘶啞或完全失聲,同時有氣管炎,劇烈咳嗽,體溫正常或升高,兒童可出現呼吸困難(夜間表現更明顯)。

本病治療當以疏風散熱、利咽止痛、養陰潤肺、生津利咽為主。

1. 百合香蕉湯

百合30克,香蕉2根,冰糖適量。將百合、去皮香蕉加清水適量水煎,納入冰糖適量烊化飲服,每日1劑。

可養陰潤肺。適用於急慢性咽炎。

2. 麥冬蓮子湯

麥冬、蓮子各20克,蜂蜜適量。將麥冬、蓮子加清水適量煮熟後,調入蜂蜜飲服,每日1劑。

可養陰潤肺,生津利咽。適用於急慢性咽炎。

3. 山藥肉桂茯苓湯

山藥、山萸肉、澤瀉、懷牛膝各10克,熟地、茯芩各15克,肉桂5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2次服。

可溫補腎陽。適用於慢性咽炎。

4. 河蟹地黃湯

鮮河蟹1隻,生地黃40克。將河蟹、生地黃加清水適量同煎,每次50~100毫升,每日3次,每次1劑。

可清熱涼血,利咽上痛。適用於急慢性咽炎。

5. 橄欖酸梅湯

鮮橄欖(連核)60克,酸梅10克。上料稍搗爛,加清水1500毫升煎成500毫升。去渣加白糖適量調味飲用。

適用於急性咽炎。

6. 枸杞鳳凰飲

枸杞子12克,鳳凰衣6克,冰糖適量。三者隔水燉,飲汁食枸杞子。

適用於咽喉炎。

7. 竹蜂酸梅湯

取舊酸梅1個與竹蜂2~3隻一同搗爛,衝入開水,濾渣飲用。患過嚴重的喉病之後,用舊酸梅佐膳一兩餐,可防止此病複發。

適用於咽喉發炎和喉瘡初起。

8. 煮豬皮

取豬皮500克,切成碎塊,以清水煮熟後去渣(豬皮可反複使用)。溫服時加一些米飯,再加些蜂蜜調味。

適用於咽喉痛。

9. 沙參桑仁湯

沙參20克,桑仁20克,放入鍋中用水煎汁,加入冰糖調勻即成。

可養陰潤肺、利咽生津。

10. 豆腐鯽魚湯

水豆腐200克,切成小塊,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文火煮至呈蜂窩狀,再將鯽魚宰殺洗淨切塊和薑絲、精鹽一起放入,煮至熟透,加入味精,淋入芝麻油調勻即成。趁熱吃鯽魚和豆腐,喝湯。

適用於秋季咽喉疼痛、唇幹口渴、牙齦腫痛、虛火牙痛者。

11. 黃瓜雞蛋湯

黃瓜1根,洗淨,切成片,放入碗中,加入少許精鹽拌勻,醃漬約10分鍾,擠去鹽水。鍋內放適量清水燒沸,打入1個雞蛋,攪散,再放入黃瓜片和精鹽煮熟,加入蔥花,淋入芝麻油調勻即成。

適用於慢性咽炎、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心煩失眠者。

12. 糖海帶

海帶300克,洗淨,切成絲,放入開水中燙一下撈出,用白糖醃漬3日即成。每日1次,每次30克。

適用於肺熱傷陰引起的咽炎者。

13. 蜂蜜鴨梨粥

鴨梨2千克,蜂蜜3千克。將鴨梨去皮核,擠汁後倒入鍋內,用文火煎至黏稠如膏時加入蜂蜜至沸,待冷後裝瓶備用。每天3次,每次2匙,溫開水衝服。

適用於急性單純性喉炎。

14. 菊花茶

菊花、茶葉各2克。上料用沸水衝泡,飯後飲。

適用於咽喉痛。

15. 藕片綠豆粥

鮮藕50克,綠豆30克,粳米30克,白糖適量。先將綠豆煮沸,然後加粳米煮至半熟時,再加鮮藕片煮成粥,加糖調味,喝粥。

適用於肺胃火熾的咽喉急性炎症及炎症後期火熱傷陰。

16. 粉葛涼粉草湯

粉葛120克,涼粉草60克。上兩味加清水500毫升煎至100~150毫升,去渣飲用(可加白糖少許調味),每次30毫升,每日3次。

可清涼解毒,除煩止渴。適用於風熱犯肺之咽炎。

17. 木蝴蝶茶

木蝴蝶10克,薄荷3克,玄參10克,麥冬10克,蜂蜜20克。上4味加水適量文火煮15分鍾,去渣取汁,兌入蜂蜜,繼續加熱至沸。稍溫頻服。

可清熱利咽,養陰生津。適用於肺腎陰虛之咽炎。

18. 涼拌蘇葉菜

紫蘇葉60克,蔥30克,青椒10克,鹽、香油少許。上3味洗淨,共切為碎末,加適量食鹽、香油等調料,可為正餐之涼菜。

可疏散風寒(發汗解表),通陽利咽。適用於風寒外襲之咽炎。

19. 無花果冰糖水

無花果30克,冰糖適量。上2味共煲糖水服食。每日1次,連服3~5天即可見效。

可清熱解毒,潤肺利喉。適用於風熱外侵之喉炎。

20. 桃杏仁涼菜

桃仁25克,杏仁15克,花生米150克,芹菜250克。將桃仁、杏仁泡發洗去皮,花生米泡發洗淨,加佐料共煮熟;將芹菜洗淨切斷,用開水焯過待涼,與桃仁、杏仁、花生米拌勻,加入少量鹽即可食用,可作正餐小菜食用。

可宣肺化痰,益氣活血。適用於氣滯血瘀痰凝之喉炎。

失 聲

失聲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多因外感風寒、風熱或吸煙過多、大聲喊叫所致。此病主要表現為咽喉幹痛、發音困難、語聲嘶啞。

1. 鴨內髒汁

取新鮮鴨內髒1副,不必用水清洗;用燒烘鍋將鴨內髒炒至焦黃(加鴨血炒更佳),然後倒4~5碗清水,猛火煎,再用紗布濾渣,鴨內髒汁分次飲服,飲後可吐出痰涎。

適用於急性咽喉炎、喉嚨腫塞、不能言語、呼吸困難。

2. 無花果湯

無花果適量水煎飲用。傷風感冒發熱未愈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