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食療全書07(2 / 3)

適用於衝任失調所致的蕁麻疹。

皮膚瘙癢

皮膚瘙癢症是一種無原發性病變,僅有皮膚瘙癢及繼發性抓痕、血痂、皮膚肥厚、苔蘚樣變等皮損的常見皮膚病。中醫稱之為癢風、風瘙癢。因部位不同又有陰癢、肛門癢等。

本病可泛發於全身,亦可局限於肢體一部。表現為陣發性瘙癢,往往以晚間為重,難以遏止,故而致失眠或夜寐不安,白天無精打采,精神不振。

根據其臨床表現本病可分為風熱、風寒、濕熱、血虛等四種類型,選擇食療藥膳時當以疏風、清熱、散寒利濕、養血潤膚為治療方法,予以辨證施食。

1. 菠菜粥

菠菜250克,粳米100克。菠菜洗淨,放沸水鍋內,略燙2分鍾,撈出後切細。粳米淘洗幹淨,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武火燒開,加入菠菜,用文火熬熟即成,作早、晚餐食用。

可養血潤燥。適用於血虛肝旺之皮膚瘙癢。2. 蒼耳草粥

蒼耳草20克,粳米100克。粳米淘淨,蒼耳草洗淨切碎,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10~15分鍾,去渣留汁。將粳米、蒼耳草汁放入鍋內,置武火上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即可。每日1次,作早餐食用。

可以清熱,祛風,解毒。適用於風熱外侵之皮膚瘙癢。

3. 車前汁

鮮車前草、蜂蜜各適量。鮮車前草搗爛、取汁100毫升,調入蜂蜜適量,頓服,每日2次。

可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下注之皮膚瘙癢。

4. 川芎白芷燉魚頭

川芎3~9克,白芷3~9克,鱅魚頭500克,蔥、胡椒、薑、鹽適量。將魚頭去鰓、洗淨;川芎、白芷洗淨;將魚頭、川芎、白芷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再放入蔥、胡椒、薑,武火燒沸。再以文火燉半小時,入鹽調味,分2次於早、晚吃魚喝湯。

可祛風散寒。適用於風寒侵表之皮膚瘙癢。

5. 幹薑紅棗桂枝飲

幹薑9克,紅棗10枚,桂枝6克。三味洗淨,加水煎湯服用,每日1劑,連服7、8天。

可祛風散寒。適用於風寒侵表之皮膚瘙癢。

6. 歸芪蒸雞

當歸20克,炙黃芪100克,子母雞1隻,味精、料酒、胡椒麵、生薑、食鹽各適量。

將母雞宰殺,去毛及內髒,洗淨,用開水氽透,撈在涼水內衝洗幹淨,瀝淨水分。當歸洗淨,視其塊頭大小,順刀切幾刀,薑切幾片,蔥切長段待用。

將當歸、黃芪由雞的襠部裝入腹中,然後放入盆內(腹部向上),擺上蔥、生薑,加入清湯、食鹽、料酒、胡椒麵,加蓋蓋好,用濕棉紙將蓋封嚴,上籠蒸約2小時取出,揭去棉紙,揀出薑、蔥,加味精,調好味即成。佐餐。

可滋補精血。適用於血虛肝旺之皮膚瘙癢。

7. 鱧魚冬瓜湯

鱧魚l條,冬瓜500克,蔥白3~5根。魚去鱗、腮、內髒,洗淨;冬瓜(不去皮)洗淨,切塊;同放入沙鍋,加入適量水、蔥白;武火燒沸,文火燉熟,加食鹽調味。食魚、冬瓜,喝湯。佐餐食用。

可清熱利水。適用於濕熱下注之皮膚瘙癢。

8. 涼拌萵苣絲

鮮萵苣(萵筍)250~500克,食鹽、黃酒各適量。將鮮萵苣去皮、洗淨,切絲、加食鹽、黃酒適量調味,佐餐食用。

可清熱利尿。適用於濕熱下注之皮膚瘙癢。

9. 綠豆腸

豬大腸、綠豆、苦菜幹(即敗醬草幹)、食鹽各適量。將綠豆洗淨,煮20分鍾,然後裝入洗淨的豬大腸內,兩端用線紮緊,用苦菜幹一起煮熟,食鹽調味,分數次食用。隔1~2天服1劑。

可以清熱,解毒,潤燥。適用於風熱外侵之皮膚瘙癢。

10. 泥鰍紅棗湯

泥鰍30克,紅棗15克,食鹽少許。把泥鰍洗淨與紅棗煎湯,加鹽調味服食。每日1劑,連服10~15劑。

可以補血養肝。適用於血虛肝旺之皮膚瘙癢。

11. 排骨海帶湯

豬排骨250克,海帶100克。將排骨洗淨切段;海帶洗淨切塊。二味放入沙鍋,加水煮湯,待排骨煮爛熟,加食鹽調味。吃排骨、海帶,喝湯,隔數日1次。

可利水泄熱。適用於濕熱下注之皮膚瘙癢。

12. 芹菜紅棗湯

芹菜200~500克,紅棗120克。芹菜洗淨切段,紅棗洗淨,二味加水適量煮湯,分次飲用。

可養血清肝。適用於血虛肝旺之皮膚瘙癢。

13. 神仙粥

生薑3~6克,蔥白5~7克,糯米30~60克,米醋10~15毫升。先將淘洗幹淨的糯米、生薑放入沙鍋內煮沸,再放進蔥白;待粥將成時,加入米醋,稍煮即可。每日早餐食用。

可發散風寒。適用於風寒侵表之皮膚瘙癢。

14. 五神湯

荊芥6克,蘇葉6克,茶葉6克,生薑2克,冰糖25克。

生薑洗淨切成薄片同荊芥、蘇葉、茶葉一起放入幹淨的鍋內,加入清水約500毫升,置火上燒沸約5分鍾,潷出汁,再加清水煎1次。兩次取汁約500毫升,用雙層紗布過濾取得清亮藥液裝在盅內。

鍋內放清水約50毫升,燒沸後下入冰糖溶化,趁熱過濾,再把糖汁兌入藥液內即成。溫熱3次服完。

可辛溫解表、祛風散寒。適用於風寒侵表之皮膚瘙癢。

15. 杏菊飲

杏仁6克,菊花6克。杏仁去皮、打碎;菊花洗淨。二藥物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文火燒沸後3~5分鍾即成。代茶飲之。

可祛風清熱。適用於風熱外侵之皮膚瘙癢。

斑 禿

斑禿俗稱鬼剃頭,頭發呈圓形或橢圓形脫落,大小不等,脫發部位界限清楚,皮膚光滑,不痛不癢。此病多見於青壯年,男女老少均可發生。

該病發病可能與遺傳、精神創傷、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病區皮膚略陷下,斑禿邊緣頭發可無光澤,易脫落,或有斷發,經3~4個月長出新發,然後漸漸恢複正常。

此病患者可常食黑豆、牛奶、桑葚、山藥、鮮藕、黑芝麻、蜂蜜、胡桃仁、何首烏、枸杞子、大棗、桂圓、荸薺、生薑等食物。

1. 荸薺鮮藕汁

將荸薺、鮮藕、鮮茅根各200克洗淨,加入適量水,煮沸30分鍾,去渣後服用。每天1劑,連續服用。

適用於斑禿。

2. 枸杞芝麻飲

枸杞子30克,黑芝麻50克,製首烏、桑枝各20克,側柏葉15克。以水煎服。每天1劑,7天為1個療程,1~3個療程可見效。

適用於斑禿。

3. 黑豆紅花飲

將黑豆30克、紅花10克,加水煮沸後30分鍾,再加入適量紅糖。每天1劑,分兩次服完,常服。

適用於斑禿。

4. 山藥芝麻飲

將50克山藥用文火燉爛,然後把黑芝麻50克炒熟研成細末,再加入25克蜂蜜調勻。一次服完,每天1劑,連續服用,直至痊愈為止。

適用於斑禿。

白癜風

白癜風又稱白癜、白駁,是一種皮膚色素缺乏症,是由於皮膚表皮與真皮交界處色素細胞功能喪失而不能產生黑色素的一種結果。白癜風大小形態不一,可發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膚上。

一般認為該病與遺傳、自身免疫、神經因素有關。患處皮膚色素消失呈白色,界限清楚,毛發往往變白,邊沿可有色素沉澱,分布對稱或不規則,患處皮膚的知覺、分泌及排泄功能均正常。

本病患者,可常食紫菜、薄荷、黑豆、黑芝麻、鰻魚、馬齒莧等食物。

1. 黑豆芝麻蟬蛻糊

黑豆、黑芝麻各20克,蟬蛻10克。共炒黃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勻服下。每天1劑,連續服用。

適用於白癜風。

2. 山藥煮鰻魚

鰻魚1條,山藥適量。將鰻魚去內髒洗淨切段,和山藥放在一起水煮,煮熟後放入調味料食用。長期服用。

適用於白癜風。

3. 紫菜湯

紫菜20克,白蒺藜、補骨脂各15克,水煎服。每天1劑,7天為1個療程。

適用於白癜風。

紫 癜

紫癜是皮膚、黏膜出現瘀點或瘀斑,重者有血腫,內髒也有出血傾向,其病因複雜,有的與遺傳、自身免疫有關,有的可由感染、藥物、食物等引起,有的因血小板生成不足或破壞損耗過多,或因凝血障礙而產生,臨床常分為血管性紫癜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兩類。

紫癜屬於中醫的陰斑,分血熱、陰虛、氣虛三型。血熱者宜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陰虛宜滋陰、熱清止血,氣虛者宜健脾益氣、攝血。

過敏性紫癜又被稱作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症,是一種常見的微血管變態反應性出血性疾病,在兒童和青年人群中較為多見。

1. 花生衣大棗煎

花生仁90克,大棗50克,糖適量。將花生仁用溫水浸泡取皮,紅棗去核與花生衣一起放入沙鍋煎煮半小時,加紅糖煮沸即成,飲汁吃棗,日服3次。

可補血止血。適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各種失血及血虛,腫瘤放射治療或化療後的血象異常。

2. 桂圓黨參燉豬肉

桂圓15克,黨參30克,豬肉200克。豬肉洗淨切塊,桂圓去殼,與黨參等一起放入沙鍋,文火燉煮至豬肉爛熟,加調料即成,飲湯吃肉。

可以益氣,養血。適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後體虛。

3. 花生桂圓湯

帶衣花生仁20克,桂圓肉5克,大棗20克。大棗去核和花生仁、桂圓肉一起放入沙鍋中,加水文火煎煮至花生透熟,加調料即成,飲湯吃渣。

可以補脾益胃,養血止血。適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貧血。

4. 紅棗煮兔肉

紅棗10~15枚,兔肉150~200克。上料入沙鍋煮,調味服用。

適用於過敏性紫癜。

5. 紅棗湯

紅棗120克加水濃煎成汁。食棗飲湯,每日2次。

適用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6. 蕎麥葉藕節湯

將鮮蕎麥葉50克,藕節2個,一同放入沙鍋內,以水煎服。每日2劑,連服10天。

適用於過敏性紫癜。

7. 大蒜煮花生

帶衣花生仁、大蒜各80克,放沙鍋內煮熟。2天1次,連服5次。

適用於過敏性紫癜。

8. 紅棗燉豬蹄

豬蹄1隻,紅棗20個。豬蹄洗淨剁塊,紅棗去核,一起放入沙鍋加水,文火燉煮至豬蹄爛熟,加調料即成,吃肉飲湯,每日1次。

可以和血脈,潤肌膚。適用於紫癜,血友病,鼻衄。

癤又稱癤腫,是皮膚淺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

本病多發生於夏秋季節。正常人的毛囊及皮脂腺內通常都有細菌存在,在機體抵抗力降低及不注意個人衛生的情況下,這些細菌便會致病,造成一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急性化膿性感染即稱癤,可擴散到皮下組織,好發於麵、頸、腰下、臀部。

本病多由內鬱濕火,外感風邪,蘊阻於皮膚所致;或因消渴、習慣性便秘等慢性病導致陰虛內熱者,或脾虛便溏者,易於感染毒邪而發病。此病多見於青壯年,當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治。

飲食宜清熱、解毒、祛暑,忌食辛辣、肥膩、甜食和發物。

1. 清水菠菜湯

菠菜100克洗淨切段,鍋中將水煮沸,放入菠菜煎煮15分鍾加調料即成,喝湯吃菠菜。

可涼血清熱,利尿消炎。適用於癤。

2. 大蝦黃芪湯

大蝦10個,生黃芪15克。將黃芪和大蝦一起放入沙鍋中,加水,文火煎煮至蝦熟,加調料即成,喝湯吃蝦。

可益氣生肌。適用於癤,膿瘍不收口。

3. 牛肉紅棗湯

牛肉250克,紅棗10枚。牛肉洗淨切塊,紅棗去核,一起放入沙鍋中,加水文火燉煮至牛肉爛熟,加調料即成。

可補中益氣,助肌生長。適用於癤,傷口不愈。

4. 豆腐馬蘭頭湯

嫩豆腐200克,鮮嫩馬蘭頭120克(幹品50克),薑絲、蔥末各適量。將豆腐洗淨,切成小塊;馬蘭頭擇洗幹淨,切碎,備用。鍋內加水適量,放入豆腐塊、馬蘭頭、薑絲、蔥末,大火燒沸,改用文火煮3~5分鍾,調入精鹽、味精、香油即成。每日1劑,2次分服,連服5~7天。

馬蘭頭性涼,味辛,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消腫等功效;豆腐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生津潤燥、寬腸降濁等功效。合而為湯,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補中降濁。適用於熱毒所致的暑癤,患部可見發熱、發紅、腫痛等。

5. 薏苡仁二草湯

薏苡仁40克,敗醬草20克,甘草6. 5克。將三者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文火煮沸後,再煮10~20分鍾,去渣取汁飲服,每日l劑。

可以清熱解毒散結。適用於癤病。

6. 夏枯草豬瘦肉湯

夏枯草40克,生地15克,豬瘦肉75克。將豬肉洗淨切絲,先取二藥水煎取汁然後往藥汁中納入豬肉煮熟,食鹽調服,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