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民變四起,零星的地方起義逐漸聯合,終至呈星火燎原之勢……
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源在晉陽舉旗起義,領兵西征,於11月攻占長安並擁立楊侑為帝,即隋恭帝,改元義寧。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
大業14年3月,江都之變,隋煬帝被弑殺,秦王楊浩稱帝,駙馬都尉宇文士及封內史令,後宇文化及兵敗夏王竇建德,其胞弟宇文士及舍妻棄兒西歸唐朝,士及發妻隋煬帝長公主楊氏南陽,在獨子宇文禪師被夏王斬殺後遁入空門出家為尼。
大業14年5月,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唐,改元武德,定都長安,開啟大唐年代。之後李世民經玄武門之變繼位改元貞觀,以亡隋為戒,憂國憂民,心係社稷,且一心圖誌,先後平定突厥、薛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穀渾等部,使得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臣服稱為天可汗。此後,更是出了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主,女皇武媚。
這就是曆史,成王敗寇勝者為正,在那充滿傳奇的歲月裏,能人異士輩出,坊間流傳著的奇聞軼事,或有史可鑒,或無據可考,說不定這才是曆史真正的樣貌也不得而知……
《長安誌》記載長安:東市,隋曰都會市,南北居二坊之地,東西南北各六百步,四麵各開一門,各廣百步……街內貨財二百二十行。西市,隋曰人市,南北盡兩坊之地。
坊內,十字街道按方向東西南北四街劃分出的四個區域,其內用十字街再劃分共形成十六個區塊,也都分別有專門的稱謂,坊市布局就好似圍棋棋盤,居住在城中的統治者既可北據高岡,又可南望爽愷,視中南如指掌,坊市俯而可窺。此外,坊有墉,墉有門,逋亡奸偽無所容足。坊市開閉皆以鼓聲為準,由坊正負責啟鎖,每日五更二點自宮內“曉鼓”,諸街依照次序逐個鳴鼓,坊門開啟,坊鼓至天明則止,每晚鼓聲敲響則閉市,不許出入。全城街道嚴格宵禁,如有“犯夜者,笞二十”,即便是官員也不能例外,當然,皇上禦賜手諭或者令牌除外。
這些關於研究唐代坊市的文獻多如繁星,在這其中卻有這麼一個食肆,當時在長安下至黃口上到耄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天上瑤池一月歡
不如香酥一口鮮
地上皇帝殿上坐
不換羹湯酒香甜
長安東西南北市
唯獨雙平食肆宴
……
皇城長安,東街坊內唯一一座二層八麵建築,雕梁琉璃瓦,紅磚灰土牆,金邊墨字朱紅匾上書:食肆雙平,落款為因陀羅,旁有朱砂紅章印文惠。掛匾開店時,前來道賀光顧的全都是長安城裏三品以上的官員,更有富賈巨商帶著金銀錢吊、珠寶玉器在門口排隊等著就為能進店同掌櫃的一敘。而這食肆主人來頭更是不小,身份莫測。不過卻常能見到一個玉麵郎君每日往來於食肆和吳王府之間,坊間都說這間食肆實際上的主人便是那文武雙全、聰敏沉著的吳王李恪。
吳王府,四更剛過。
府內的一處偏院依然透出幽幽燭光,房內有人正借著微光伏案執筆疾書,看身形似乎是一少年模樣。隻見他麵前三寸見方的紙片上寫滿字跡,架筆寫好後仔細又看了一下,這才把紙片小心地在燭火上烘至墨水幹透,慎之又慎地卷成細小的紙筒塞進一支小巧精致不知是何材質的雕紋細筒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