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有一群科學工作者來到了巴甫洛夫實驗室,正好趕上準備給狗喂食。大家都很驚奇:鈴聲響起來了,那些狗紛紛活躍起來。又過了兩個月,這一群人又來到實驗室,鈴聲響起來了,所有的狗都騷動起來,可是沒有給它們送來食物這是巴甫洛夫事前的指示。巴甫洛夫請客人們自己觀察。鈴聲和食物具有相同的功效:能夠使狗分泌胃液。果然不錯,胃液大量地從導管裏流了出來。
實驗表明,黃色的光具有相同的作用,也能使狗分泌胃液。
在實驗時,你千萬不要忘記,做實驗的狗是經過長期訓練的,而不是隨便什麼狗都可以的。這時,巴甫洛夫領悟到一個重要的道理,無論是飼養員的腳步聲,還是鈴聲,總要經常地伴隨著食物,這才能給狗產生一種有機的聯係。一旦這種聯係在狗的大腦裏形成了,鈴聲一響,狗的整個機體就活動起來,大腦發布命令,胃腺分泌胃液……這便是狗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巴甫洛夫把它稱為動物的“反射作用”。這種“反射作用”和剛生下來的小狗就會吃東西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剛生下來的小狗會吃東西,是一種本能,不需要母狗教它,巴甫洛夫把它稱為“無條件反射”。鈴聲、腳步聲引起的一種反射,是狗在後來生活中獲得的,它是有條件的,因此可以稱它為“條件反射”。
常常聽人說:狗見到肉就流口水。這對不對呢?答案是:也對,也不對。一般說來,狗見到肉是要流口水的,但是,不是所有的狗見到肉都流口水。科學家們做過實驗,小狗在吃奶的時期內,把肉放在它的麵前,它不但不吃,還對著肉汪汪地叫呢!但是,嚐過肉的美味的狗,再見到肉時,它就饞得流口水了。因此,狗見到肉就流口水,這不是狗天生下來就有的,而是後天獲得的,這是一種“條件反以射。
那麼,什麼是動物的“無條件反射”呢?
當你蹲在河邊,好不容易捉住一條小鯉魚,刹那間這條魚就在你的手中搖頭擺尾,一下子就滑到水裏去了。這是魚的自衛本能。下雨時,許多蚯蚓爬到地麵來,這時如果你用手去捉它,它很快就蜷縮起自己的身體,從你的手中滑下去。當你和別人打架時,你揮動拳頭向對手的眼睛打過去,拳頭還沒有到時,對手的眼皮就合上了。還有,當你用手接觸到灼熱的東西時,手很快就縮回來。如此等等,都是無條件反射。
巴甫洛夫在那些年代裏,和他的同事、學生們係統地研究了狗的消化活動,有了許多重要的發現。1897年,巴甫洛夫把他多年來勞動的成果寫成了一本書,韋名叫《主要消化腺工作講義》。這本書一出版,立即引起世界各國生理學家的注意。1898年被譯成德文,1901年被譯成法文,1902年又被譯成英文。1903年,他出席了在西班牙馬德裏城召開的國際醫學會議,宣讀了自己的論文《動物實驗心理學與精神病理學》,引起了與會代表的極大興趣。第二年,也就是1904年,他作為俄國科學家,榮獲“諾貝爾獎金”。他是世界上榮獲“諾貝爾獎金”的第一個生理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金”是一種極大的榮譽,隻有那些在科學研究上有了重要發現,獲得重要成果,並且對今後的科學研究有重大影響的科學家,才能得到這種榮譽。
有些人,在困難麵前,精神百倍,奮勇前進;而在榮譽麵前,卻得意忘形,喪失鬥誌,不再努力了。巴甫洛夫不是一個平庸的人,他獲得了極大的榮譽,又獲得了很高的地位,但他卻沒有停止自己科學探索的腳步。他孜孜不倦地從事著他的科學實驗,是一位真正的腳踏實地的實驗家。實驗室是他的戰場,也是他的武器。
但是,前進的道路並不都是平坦的。他曾經憤怒地辭去軍事醫學院教授的職銜,宣布自己不再在醫學院工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阿遼沙和卡佳既是鄰居,又是同學。自從一個月以前,他們在老師帶領下參觀了巴甫洛夫實驗室後,對科學就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興趣。不過這種興趣,在他們兩人中也是有區別的。阿遼沙喜歡的是狗,瞧!那麼多狗,一隻隻雄赳赳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卡佳則不同,她特別喜愛的是聽巴甫洛夫教授講話,當然有些話她聽不懂,但是那一天巴甫洛夫教授對他們說的話,她大部分都聽懂了。卡佳對實驗室裏的許多狗,自然也感興趣,因為它們對科學是做出過貢獻的。
今天放了學,卡佳正在家裏幫母親做事,阿遼沙氣喘喘地跑了進來,衝著卡佳說:
“卡佳,你瞧。”阿遼沙隨手從書包裏掏出一張廣告,“這是我從馬路燈柱上撕下來的,與時旁邊還圍了不少人在著呢!”阿遼沙顯然很高興:卡佳把廣告拿過來,廣告上印了一隻狗狗的旁邊有一行十分醒目的標題:“具有數學才能的狗!”標題下麵寫著這樣一些話:克寧娜夫人養了一隻聰明絕頂的狗,它能像學生一樣做數學題,加、減、乘、除,樣樣都會,結果絕對正確。克寧娜夫人盛情邀請大家參觀,當場表演。
“怎麼樣?”阿遼沙著急了,“你去不去?我可要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