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生疏,經濟的拮據,麵臨著許多的困難。在語言學校邊學習邊打工的生活好像每天都在高強度快節奏的重壓下滿負荷作業,我把所有的業餘時間幾乎都用作打工才可以攢足高額的生活費和學費,沒有一絲的閑暇可以好好休息。
我以自己頑強的忍耐力掙紮在異域環境中來求得生存,這時候能鼓勵自己堅持的就是國內的親人好友的期待。我把畢業時同學們寫的一本風華正茂的臨別贈言帶在身邊,這本珍貴的留言、那真摯的話語在異國他鄉帶給我溫暖,使我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終於在第二年春天櫻花爛漫的入學季節,我逐漸地適應了這艱難辛酸的留學生活,考進了一所大學研究生院的日本文學專業深造。我的指導教授岡田先生與在母校時曾教過我們東方文學的何乃英老師有過學術互訪的經曆,所以對我有親切感,給予了細致入微的指導。這使得我不僅通過打工感性地體會了真實的日本大眾生活,在理性上也深入了解和認識了日本社會和日本文化。
記得臨出國前,為了研究創造社作家早期在日本的留學經曆,我曾和學術成就豐厚的室友葉子聯係,讓他給我寄了好些資料。這對我研究中日文學的關係,提供了係統了解先期研究現狀的文獻上的幫助,這樣的友情一直珍藏在我的心底,伴我前行。
在苦澀和充實中我延續著留學生活,由於日本是個先進的教育大國,為了充分學習前沿的科學知識和理論,在感受日本傳統和現代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蘊之餘,我把學習的視野從人文學科轉向社會學科。
當我的同學們已經事業有成,我卻在知識的殿堂繼續苦讀,這其中包含了昔日的老師和同窗學友的默默支持和鼓勵,為此,我始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母校的培育,感謝我敬愛的老師和親愛的同學。古言有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於身在海外的人來說,感恩節是一個浪漫的日子,不僅可以對所有值得感謝的人表達感激之情,也可以回想詩意的風花雪月,可以傾訴對故鄉的思念,可以為自己勵誌。在成長的路上,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個世界會處處充滿陽光。
在海外的中國人,或為生存或為讀書,大部分都是從社會底層做起,每一個人都有令人感動的故事,這也有我自己生活的寫照。作為曾經的新一代海外學子,在日本求學奮鬥的經曆,豐富了我的人生,是我人生的轉折。
在求學他鄉的故事裏,我度過了人生最寶貴的十二年黃金年華,彼岸十二載的歲月執著的努力終於有了一些收獲,幾許留戀,幾許期盼,在滿懷憧憬的2008年的春天,遊子終於回來了,畢業後二十年沒有和我往昔的同學們同行在一起,這是我的遺憾。今生又回到祖國的西南,希望能重新找回濃縮太久的同學情,我永久的伴侶,我新的期待。
2009.08
相關鏈接
陳跑跑2009-09-0119:081樓別夢依稀二十年,王凱同學樸實的文字令人鼻子發酸。
宿東民2009-09-0123:092樓陳跑跑,我記得王凱同學是甘肅人,後分配回四川一所學校。對嗎?二十年奮鬥得不容易呀!
陳跑跑2009-09-0211:063樓回老宿:是的,現在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