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出版前言(1 / 1)

這本書的出版是為了圓一個夢,二十年前的一個夢……

2009年7月,“中文係85級畢業二十年同學會”在母校北京師範大學拉開帷幕……聚會的那一刻,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回家了!”在慨歎歲月流逝的同時,不再年輕的臉上又浮現出二十年前純真可愛的模樣:歲月流走了二十年,而我們的心沒有變!

那一刻,發起人相約每位同學要寫一篇聚會感言,體裁、題材不限。“85詩群”的詩人們首先發力,先後發來了數篇散文、詩歌、小說;其餘同學也陸續交稿。看著這一篇篇充滿深情和智慧的文字,編者自忖才疏學淺,要想將其豐沛的情感與時代的映現恰如其分地表達是多麼不易。好在有同學的集體智慧,有出版行家的悉心指導,這本書才得以與期待者見麵。

書稿分為“青春”“記憶”和“流年”三輯,其實沒有很嚴格的分界線,隻是以敘寫的內容和時間略加梳理。需要說明的是特輯“現場”部分,此部分的文字是根據聚會現場錄音整理的,曾有人提議這段文字可以刪去。編者仔細閱讀,覺得這段文字正是此次聚會的亮點,也是每個人最想表達的心聲,最後決定保留,將每個發言者的照片定格在旁邊,輯做“現場”。

社會上關於同學聚會的說法很多,流行的有“同學會,同學會,拆散一對是一對”“同學會,同學會,胡吃胡喝加胡睡”……但是,這本“畢業二十年記”卻讓我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場麵,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認識——我們是回來汲取力量的!同學間的友情和鼓勵,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聚會給了我們一次彙聚能量的機會,今後的路我們將走得更加從容,也更加溫暖。

這本書的作者隻是北師大中文係85級的一部分,放在全國85級學生的大背景下,更是滄海一粟了。但是他們的特色又是那樣的鮮明,深深地烙上了時代的印痕——“高舉理想主義的大旗,走現實主義的道路”。這一特質屬於85級。從這個角度看,本書也是屬於全體85級學生的。

要特別感謝楊葵、虞彬、楊年強、羅衛東、陳建中等同學的支持,他們對書稿的編排和設計提出了寶貴意見;感謝徐潔和宿東民同學,他們為本書搜集照片不遺餘力;感謝賜稿和參與此次活動的同學,你們讓二十年的記憶那樣立體、那樣鮮活。

所有的成績屬於大家,而錯訛定是由於我的疏漏。

戎愛軍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