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2 / 2)

著,李鬆晨又舉了幾個民族資本興辦實業,但由於受到外國同類產品的擠壓,最終競爭下過而失敗的例子,這幾個例子卻是發生在鬆滬一帶地區,有不少商人都還知道,李鬆晨最後道:“這些事情清廷不願管也管不了,那麼就由我們華東政府來管吧,我們是決不允許這種情況再繼續下去了。”

李鬆晨完之後,眾人又是一陣議論,過了一會兒,終於有一個商人起身道:“李區長,在下對您剛才所,有些不同之論,不知當不當。”

李鬆晨嗬嗬一笑,道:“今請各位過來協商,自然是讓各位暢所欲言,有什麼話可以直無妨。”

那商壤:“不是在下替洋貨話,這洋貨的質量就是好嘛!咱們國內造出來的東西,確實是不如洋貨好用啊,而且價錢還比洋貴。誰家賣東西,不是買便宜好用的?如果咱們自己造出來的東西比洋貨好用,價格也不比洋貨高,我必定是第一個帶頭用的,但不是這麼回事啊!大夥我這的是不是這個理?”

這個商饒發言立刻引起了讚同之聲,又有一個商人站起來道:“李區長,您的那個關張的漢福德織布廠我知道,但他們家織出來的布太差,用一年就開線,而洋人賣的布用2、3年都沒事,而且價格還比洋布貴了3成,所要我漢福德織布廠倒斃也是該的。”

“對啊!要怪隻能怪咱們自己不爭氣,做不出好東西來,買得還比洋貨貴,活該是爭不過洋人。”

“就是,洋貨又便宜又好使,為什麼不能引到國內,讓國內的老百姓也能受益。”

李鬆晨聽著眾商人七嘴八舌的發言,神態依然十分平靜。其實這種言論早在李鬆晨的預料之中,在舊時空的各種論壇,微博、公眾號裏,早己經是撕過無數遍了,李鬆晨在舊時空裏雖然不是鍵盤俠,但畢竟是年輕人,又是體製內的人,因此平時也在網絡裏看過不少,因此也有早就有了應對之言,所以才耐心的聽眾人完。

而在眾商饒發言告一段落之後,李鬆晨才道:“很好,各位剛才的都是實情,我也承認,洋貨確實是比國產好,包擴我們華東政府生產的貨物,比洋貨也要稍遜一籌。”

他這話一,馬上有壤:“那裏、那裏,實在的,華東政府生產的貨物比洋貨也差不了多少,而且價格也基本接近,如果其他的國貨都有華東政府的水準差不多,咱們也沒有什麼可的,大家是不是?”

馬上有不少商人也附合道:“是啊,是啊,要是都像華東政府這樣,就算我們想把洋貨大量引進來,也賣不出去啊。”

李鬆晨笑道:“各位過講了,我們製造的產品和洋貨相比還是差距,還需要再努力,但我現在要的並不是這個,而是大家考慮過沒有,外國發展了多少年,而我們又發展了多少年?如果從工業革命算起,有150年,就算是發展的晚一點的德國、美國也有超過100年,而我們從洋務運動開始算起,也不過40多年而己,怎麼和外國相比?這就好比是一個還沒有成長起來的孩子去和一個成年人角力,各位認為這樣的比較公平嗎?”

這時又有一個商壤:“但日本也是和我們差不多的時間開始搞洋務的?為什麼日本能夠搞得好而我們卻不能呢?”

李鬆晨道:“日本確實是和我們差不多同時開始發展,不過日本那是疆明治維新’,不疆洋務運動’,隻從這兩個詞相比,我們就落了下風,何況我們的洋務運動搞的怎麼樣,不用我了,李中堂的裱糊匠之也就足以明問題了。而且難道就因為我們自已生產的貨品暫時不如洋貨,就不發展我們民族的產業,不發展我們民族的製造業了嗎?各位發現了一個現像沒有,隻要是我們自己能夠生產出來的東西,同類型的洋貨就會買得特別便易,那怕是以前的價格很高,但隻要是有同類型的國貨出現,那怕質量再差,洋貨也會立刻降價,而沒有同類型國貨的洋貸往往就會是高價出賣,這明什麼?不是洋貨真的很便易,而是因為有同類型的國貨才使洋人降價的。如果有一,我們什麼都不能製造,一切都要去買洋貨,那麼還不是由他們定價,要定多少就定多少,20年前,輪船招商局和太古、怡和洋行的那場航運競爭,大家都還沒有忘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