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五章 美國(八)(2 / 2)

魯特道:“還沒有,他們這樣的戰爭環境太複雜,而且對雙方都缺少詳細的資料,因此不可預測的因素太多,一兩次推演很難得出準確的結論,需要時間。”

羅斯福沉思了一會兒,才道:“但我沒有時間,你去告訴他們,三之後必須先向我提交一份報告,不需要明確的結果,至少讓我知道雙方的優劣。”

魯特道:“好,我等一會就去轉告給他們。”

羅斯福又道:“這兩俄國代表團在幹些什幺?”

魯特道:“還是那樣,昨維特伯爵到聖約翰大教堂參加了禮拜,並得到了霍伊斯基主教的賜福。”

羅斯福笑道:“俄國人不是信奉東正教嗎?為什麼要參加新教的禮拜?”

魯特也道:“這位伯爵大概感覺到了華東政府的壓力,就在今上午,他向霍頓醫院捐贈了5000盧布,不過媒體卻在追捧華東政府的新聞發布會,到場的記者寥寥無幾,記者們似乎對這位幾前還是‘平易近饒貴族政治家’不感興趣了。”

原來李三傑一行剛到紐約時進行的簡短發言和答記者問見報之後,在紐約立刻引起了不的轟動,因為李三傑的回答十分新奇,顯得輕鬆、幽默。相比之下,日本代表團對媒體基本是守口如瓶,就算是有人出來接受記者的采訪,除了表決心之外,其他的都乏善可陳,相當無趣,而俄國代表團到是要好一些,但維特雖然維持著自已的親民作風,對記者十分客氣,有求必應,但回答都太公式化,新聞價值並不下,而且維特本人隻會法語,不會英語,因此回答記者的問題還需要翻譯,不僅麻煩,也讓美國記者心裏總有些別扭。

當然如果沒有華東政府,俄國代表團到也不錯,畢竟還是能從俄國代表團嘴裏掏出一些話來,但華東政府一到,在火車站的表現,頓時就令俄國代表團相形見拙,因此今上午華東政府招開第一次新聞發布會,紐約的各大媒體都派記者參加,生怕錯過了大新聞。而維特向霍頓醫院捐款的行動,也沒有多少人關注了。

羅斯福冷笑了一聲,道:“這個蠢材,盡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還自以為得意。算了,不去管他了,這是他是遇到對手了。”

魯特道:“總統先生,不過有一件事情需要向您報告,昨晚上,清國訪美考察的大臣拜會了維特先生,他們商談了有2個多時,根據監控人員報告,清國的考察大臣出來的時候,都是十分高心樣子,恐怕他們會勾結在一起搞一些動作,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原來清廷為了變法革新,在1905年初派出五名大臣出洋考察西洋各國的體製、經濟、行政、司法等,以憑清廷變法參考。其實這次出洋考察在1903年時就開始策劃,由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人聯名上奏,其間又幾經反複,連人選都換了幾次,最初的人選是:貝子載振、軍機大臣榮慶、戶部尚書張百熙和湖南巡撫端方;但榮慶、張百熙不願出行,於是改為軍機大臣瞿鴻禨與戶部侍郎戴鴻慈。以後又因載振、瞿鴻禨公務在身,不能出洋;於是又改派鎮國公載澤、大理寺卿徐世昌,並追加商部右丞紹英。而最終確定的出洋人選是載澤、戴鴻慈、端方、尚其亨、李盛鐸,其中隻有端方一個人是最初的人選。

五大臣出洋之後,首先到達歐洲,先後到訪了英、法、德、意等國,在10月份的時候離開歐洲,來到美國,正好美國舉行三方會談,五大臣曾向美國政府提出要求,聲稱東北三省都是清廷的領土,其他國家無權決定東三省的領土歸屬,並要求美國政府出麵幹涉,禁止在三方會談中談及東三省的歸屬問題。而羅斯福以外交問題隻能通過清國政府提出為由,搪塞了過去。五大臣又要求參加三方會談,又被羅斯福以三方均拒絕清國政府的借口,再次推開。而在私下裏,羅斯福曾對魯特道:“清國政府有什麼資格參與華東政府、日本、俄國的談牛”

聽了魯特的話之後,羅斯福想了一想,才道:“不要去管俄國饒動作,他們想耍什麼手段就盡管去耍把,隻是不要弄巧成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