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回頭進攻平壤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人民軍肯定在平壤布置好了防線,日軍的彈藥儲備不足,而且鴨綠江對岸的人民軍也不會讓日軍輕易回撤進攻平壤,肯定會向日軍發動反擊,因此這時回師去複奪平壤是絕對的下策。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漢城絕不能再有失了,因為漢城不僅是韓國的首都,也是韓國皇室的所在地,如果人民軍再攻占漢城,劫持了韓國皇室,那麼日本就相當被動了。不過正是由於漢城有韓國皇室,因此日本在漢城布置了一個師駐守,兵力要比平壤雄厚得多,再加上有所防範,到也未必會被人民軍輕易攻下。於是兒玉源太郎首先下令,發電漢城,要求漢城的日軍必須死守,如果真到守不住了,也要挾持韓國皇室南撤到光州去。
於是兒玉源太郎決定將全軍的彈藥都集中起來,裝備給五個師團使用,這五個師團都是日軍的精銳,由撤到朝鮮半島的老兵組成,訓練有素,實戰經驗豐富,是現在日軍的精華所有,也是兒玉源太郎要全力保住的軍隊,因此也要保證這五個師團有滿額的彈藥基數,確保戰鬥力。
隨後兒玉源太郎下令,命令其中三個師團立刻回撤,退守陽德、元山一線。陽德、元山在朝鮮半島的東側沿海,平壤位於朝鮮半島的西側,中間有大峰山脈、阿虎飛嶺山脈相隔,日軍占領這一線,是保住日軍能夠繞過平壤,撤到朝鮮半島的南部,回援漢城,不至於被人民軍徹底截斷。
而另兩個師團則退守位於平壤東北約120公裏的德川,一方麵可以和陽德、元山一線的日軍一起,對平壤形成夾擊之勢,同時牽製平壤的人民軍北進;另一方麵如果鴨綠江西岸的人民軍殺過鴨綠江,向朝鮮半島的腹地發展,也能在德川布置防線抵擋一陣。
鴨綠江防線當然是不能再守,雖然除去五個精銳日軍師團之外,日韓軍還有十幾萬,但所有的彈藥都給了五個精銳日軍師團,其他的軍隊幾乎己經沒有彈藥了,一但人民軍發動進攻,日韓軍根本無法抵抗,因此都要陸續從鴨綠江一線撤離,在朝鮮半島東側沿海的鹹胸區集結。而撤離的順序是日軍先撤、韓軍斷後,也就是讓韓軍當炮灰,而所有的傷軍也全部放棄。
其實兒玉源太郎也十分清楚,十幾萬軍隊的撤離,不是容易事情,而對岸的人民軍決不會讓日韓軍輕鬆的從戰場撤離,但現在是能撤出多少是多少,隻要保住了五個精銳日軍師團,自己也算是盡力了。
應該在這個時候,兒玉源太郎的布置安排是非常明智而正確的,沒有頭腦發熱的回軍去救援平壤,而是選擇避人民軍鋒芒,保存實力,因此在這樣不利的局麵下,還是保住了日軍的精銳。
作出了決定之後,日軍也立刻行動,首先將全軍所有的彈藥都收集起來,分配給五個精銳師團,其實就是這樣,這五個精銳師團的彈藥也沒有達到標準基數的9成。首先是三個師團開拔,趕奔陽德、元山一線,隨後二個師團也啟程,退守到德川,而兒玉源太郎也隨這支日軍出發,因為德川離鴨綠江防線約有160公裏,並有鐵路相通,兒玉源太郎可以在德川指揮日軍撤退。
而日軍中其他師團級以上的高級將領有的去了陽德、元山一線,有的隨兒玉源太郎到諒川,在鴨綠江一線,隻剩下師團級指揮官。因為兒玉源太郎很清楚,日軍的高級將領不能再有損失了,這些人和精銳軍隊一樣,都要盡力的保全。
不過就在兒玉源太郎剛剛登上火車時,忽然防線方向的槍炮聲大作,平靜了幾的戰場又恢複了激烈,而兒玉源太郎的心裏也苦笑了一聲,人民軍的進攻果然開始了。
這時有個士兵匆匆趕到站台,向兒玉源太郎報告,人民軍在強渡鴨綠江,向日軍的防線發動了進攻,而守衛鴨綠江防線的日軍沒有彈藥,無法阻擊人民軍,因此向兒玉源太郎報告,並請示如何行動。
兒玉源太郎歎了一口氣,道:“命令各路日軍,按計劃撤退,將防線交給韓軍駐守,並且命令韓軍,等人民軍上岸之後,和他們進行刺刀戰,必須死守陣地,敢撤湍一率格殺勿論。” 隨後兒玉源太郎下令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