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一章 反圍剿(一)(2 / 2)

不過槍斃運需隊伍的主將容易,但要阻止義勇軍的這種襲擾戰術就是難上加難了,鐵良再發脾氣也沒有用。而就在6,從洛陽出兵的北洋四鎮統領吳鳳嶺向鐵良報告,稱自己這一路遭到義勇軍的攻擊,與匪大十數戰,損失重大,而且據探子報告,有一股義勇軍乙襲擊洛陽,因此吳鳳嶺必須回防洛陽,不能繼續進軍了。而第二湖北新軍也向鐵良報告,自己的一個糧倉被義勇軍燒毀,隻能暫時停止進軍。

接到這兩份報告,鐵良、良弼也不禁又驚又怒,四路進軍,竟然有兩路停了下來,這仗還怎麼打,因此正要下令命令這兩路軍隊繼續進軍,但就在這時,又有人向兩人報告,朝廷下旨,加封從保定出兵的北洋三鎮統領段祺瑞為署理河南巡撫。

原來清軍的4路軍隊中,隻有段祺瑞部的進軍順利,並且還頗有所得,這時已經連續收複了廣平府、冀州府、順德府、趙州府4個州府,兵鋒己經直逼河北省最南賭大名府。

雖然放棄河北的地盤,是河湖根據地既定的計劃,因為河湖根據地在河北地區的基礎並不深,而且也是誘敵深入,不過河湖根據地也不會輕易的將這些地盤讓段祺瑞,該有的襲擊也都安排了,絲毫也不會比其他三路少。

原來段祺瑞這“北洋之虎”的稱呼也不是白叫的,其行軍作戰確實是有些章法,在出兵3之後,發現義勇軍的襲擊戰術,因此段祺瑞也改變了進軍的方案,首先是大軍分成兩批,輪流進軍,互相掩護,並保證有幾門火炮處於備戰狀態,一但遇到了襲擊,就立刻向襲擊的方向開火射擊,就算是打不著,也能威攝一下敵人。而且每進軍時,段祺瑞都會派出大量的偵察兵到大軍周邊偵察巡視,保護大軍的安全,而每宿營也不惜工本,加固營門設施,並在營地外圍多布哨點,增加守夜巡視人員等等。

這幾番措施下來,果然收到了效果,段祺瑞部受到的阻礙果然減少了許多,雖然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不少,每連20公裏都走不到,但卻是穩步的推進,這樣積少成多,反到是比其他三路的進展要快得多了。而義勇軍見段祺瑞部的防範嚴密,軍列整肅,沒有多少可趁之機,而且義勇軍也不打算在河北省內和清軍決戰,因此也就且戰且退,將廣平府、冀州府、順德府、趙州府4府全部讓給了清軍,並逐步的退出了河北省。結果段祺瑞部取得的戰果在4支清軍當中反到可以算是一枝獨秀了。

其實北洋二鎮的王英楷、四鎮的吳鳳嶺都不是無能之輩,如果真要是用心,也未必不會想出和段祺瑞類似的措施來,隻是王、吳兩人都記得袁世凱的嚀囑,保存實力,不可冒進,最好是讓鐵良、良弼去和匪賊硬拚,因此兩人也就不怎麼上心。

而段祺瑞卻是比他們兩人多個心眼,如果是故意消及怠戰,確實是可以達到扯鐵良、良弼的後腿的目地,但鐵良、良弼現在可都是當朝的紅人,現在自己坑了他,等戰爭結束之後,兩人也難免會報複,袁世凱也未必保得住自己,因此罷官降職是再所難免了。雖然袁世凱以後還會想辦法重新啟用自己,但從段祺瑞的心裏來,還是不願因此而丟官棄職的。於是段祺瑞就耍了一個心眼,就是在剛開戰時出點力氣,打幾個勝仗,然後再保存實力,這樣一來就算是日後受罰,自已也能夠將功拆過,保全自己。

不過義勇軍徒大名府之後,就不再退讓了,一來是退讓得夠多了,段祺瑞也應該知道好歹,不要再繼續進軍,否則那就打破了和華東政府達成的默契,義勇軍也肯定會給段祺瑞一個教訓,讓段祺瑞知道,義勇軍可不是好惹的;二來大名府位於河北、山東、河南三省的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還直達河湖根據地的治所位置歸德府,因此義勇軍也是不會輕易的讓出大名府。

於是義勇軍在大名府和彰德府交界的回隆鎮附近布置陣地,準備迎擊清軍。

而就在這時,段祺瑞也收到了袁世凱的信,袁世凱首先在信中祝賀了段祺瑞取得的勝利,稱段祺瑞大漲北洋新軍的威風,但馬上話鋒一轉,提醒段祺瑞“賊匪詭詐多謀,輕易棄地,必有用意,兄不可輕急冒進,況三路受阻,唯兄一路告捷,亦非善果,望兄戒浮戒燥,慎之慎之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