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三次辯論的內容見報之後,其他的請願代表也就都泄了氣,因為能說的,能找的理由,這三次辯論基本都己經說完了,既然都被王樂之駁倒,又找不出新的理由來,那還有什麼可說的,而華東政*府所提出的施行土改的理由,如“減輕對農民的剝削”“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使耕者有其田”這些,都找不出反駁的道理,既然是這樣,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再要去找王樂之辯論,豈不是自取其辱嗎!因此被浙江士紳鄉賢寄以厚望的請願行動,製造輿論,也就這樣無疾而終了。
見請願代表偃旗息鼓了,王樂之索性在報紙上宣稱,歡迎社會所有人參與這次辨論。而辦完這件事情之後,王樂之的秘書來通知他,到了去碼頭接船的時間。
原來今天是青島方麵派來的土改工作小隊成員到達杭州的時間,這次共計派來了300餘人,每小隊由6個人組成,其中有一大半的人是參加過其他地區的土改工作,經驗十分豐富,因為這次浙江的土改工作十分重要,因此青島方麵也為此配備了精兵強將,而到達杭州之後,將由省政*府分配各小隊到浙江省的各地去負責具體的土改工作,當然到了地方之後,會從地方上再挑選合適的人加入進來。
另外王樂之的妻子王宇,4個孩子,還有西冷印社的兩位創始人王福庵、吳隱也跟著這艘客船一起到達杭州,王宇是因為華運物流公司的北京工作事務都處理好了,於是帶著孩子趕到杭州和王樂之彙合團聚的,此後就在杭州定居下來,當然王宇還有物流公司的事務,以後會經常往返青島、上海、天津、北京等地,但在這段時間裏,最終的落腳還是在杭州。
而王福庵、吳隱兩人則是由王樂之安排,到天津去考查天津書畫院的運行模式,然後探討西冷印社以後的運行方式。這一路的費用都由王樂之承擔,並還委托王宇在天津接待兩人。
王福庵、吳隱在天津書畫院考查了10餘天,不僅了解天津書畫院的運行模式,並且和天津書畫院的書畫金石名家也進行了不少經驗交流,兩人都覺得大有收獲。
後來王宇打算啟程去杭州和王樂之彙合團聚,於是眾人才一起啟程出發。而在返回杭州的途中,王宇又在青島停留了幾天,因為華運物流公司的總部在青島,王宇在這裏還有一些事情處理,而王福庵、吳隱則在青島參觀了華東政*府的工業、經濟成就,對華東政*府有更直觀的認知,畢竟要發展文化產業,首先要有強大的工業、經濟基礎。
等王宇處理完了青島的事情之後,正好這時青島組織的浙江土改小隊也要趕奔杭州,開展工作,於是王宇一行和他們乘座同一艘客船去杭州。
於公於私,王樂之自然都要親自到碼頭去迎接,因此王樂之專門讓秘書到點提醒自己,以免自己的事情太多,忘了時間。現在得到秘書的提醒,王樂之趕忙放下手裏的事情,從省政*府辦公處趕到杭州碼頭,正好他到達碼頭的時候,輪船也進港靠岸,因此時間不長,輪船停靠,搭低了舷梯,乘客從船上依次下來。
王樂之首先迎接的,當然是浙江土改小隊的代表,畢竟先公後私,王樂之對他們的到來表示了歡迎,並希望他們在浙江省的工作順利,完成各自的任務。而土改小隊在杭州的住處都己經安排好了,有專人、專車帶領他們前去,並安排各人的住所,這些事情當然就不用王樂之操心。
接著是王福庵、吳隱兩人,相見之後,兩人向王樂之再三道謝,並且表示這次的天津之行收獲頗豐,而王樂之也客氣了幾句,說了些一路辛苦之類的話,畢竟在碼頭也不是談正事的時候,簡單的說了幾句之後,王福庵、吳隱也告辭離開,而且自有西冷印社的車輛來接他們,因為有王樂之拉來的一批捐贈,現在西冷印社的資金也有些寬裕,因此也買了兩輛馬車,畢竟有車了,來往迎送也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