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六章 內務(一)(2 / 2)

當然華東政*府決定在這個時候對三馬集團動手,也是因為有足夠的把握,這個時候西北軍區己經基本完成組建,整個軍區共計有4支野戰軍,軍區直屬騎兵旅2支,炮兵旅2支,裝甲團1支,摩機團1支,軍用卡車300餘輛,總計兵力約30萬,並且在甘肅、青海均設立了分軍區,建立營級據點30餘處,連級據點100餘處,可以說據點己遍布甘肅、青海地區,軍事準備基本完成,甚致是對三馬集團的控製地區形成包圍之勢,隻等軍區下令,就可以對三馬集團動手了。

另外清廷的官員也有部份留任,七世章嘉活佛也回到青海,幫助華東政*府穩定西北局勢,並且頻頻向三馬集團傳話,希望三馬集團能夠看清局勢,主動向華東政*府投誠,以及自誤。而即使是發生戰爭,也能盡力將戰爭控製在一個小範圍進行,不會波及太廣。

而在蒙古勢力失敗、溥偉集團又逃到南方之後,俄國將扶植的目標分為兩批,一批是新疆;而另一批就是這三馬集團,這也給了三馬集團不小的信心,因此直到現在,三馬集團雖然沒有對華東政*府表示服從,也是有這些倚仗。

但三馬集團對華東政*府仍然相當忌殫,畢竟華東政*府的戰績擺在那裏,連俄國都是華東政*府的手下敗將,隻要稍稍一打聽就能知道這些情況,因此他們並不想和華東政*府武力對抗,隻希望能夠借助俄國勢力,和華東政*府進行談判,爭取保持在清廷時那種在名議上服從,但事實上獨立超然的地位。不過華東政*府通過前清廷的官員開出的條件顯然是和三馬集團的預期相差甚遠,但三馬仍然還抱有一定的幻想,認為華東政*府這隻是談判的手段,因此對華東政*府建立軍事據點,慢慢收縮,擠壓三馬集團時,也不敢輕舉妄動,怕徹底撕破悛。

而相比於西北地區基本隻能用武力來解決,對南方的浙江省,華東政*府則盡力不要動武,畢竟華東政*府是打算將浙江省做為南方的典範。當然浙江的地方勢力也沒有那個膽量,敢公然和華東政*府武力對抗,他們采取的是迂回戰術,希望能通過輿論、走上層路線、裝可憐等手段,拒絕土地改革。

新任的浙江省長王樂之上任之後,浙江的士紳鄉賢們是懷著很大的期望,因為他們己經打聽到這位省長大人喜好書法,看來也算是個風雅之士,士紳鄉賢們對這種人是很有手段的,有愛好就好辦,最怕的就是那麼軟硬不吃,油鹽不進的官員。

但王樂之在上任之初,去在參觀西冷印社時,曾在社裏提了一幅“耕者有其田”的字幅,實際也是表明自己的態度,也讓士紳鄉賢們頗為失望,不過他們還是不甘心,畢竟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初來乍道,裝裝樣子也是有的,這種人也見得多了。

於是一些士紳鄉賢試著請王樂之為他們提匾,寫對朕,寫碑文等,這當然是少不了是有一筆潤筆費,給得也是名正言順,也有人幹脆就送給王樂之一些名家字畫印章之類。

對於提字,王樂之當然盡力滿足,畢竟寫幾個字也花不了多少功夫,但對潤筆費卻是盡力推辭,而送來的名家字畫印章之類,則全部拒收,不過這些士紳鄉賢也都見慣這一套,自然都有一番說辭,總之說得都是頭頭是通,一定要求王樂之收下。而王樂之推辭不過,便表示自己不能收,但可以捐贈給西冷印社,也算是支持國粹。而士紳鄉賢們當然明白這個套路,無不滿口答應,同時也寫下了捐贈字據,以為這不過是王樂之找的個收禮的名議,這數百年來,什麼套路沒玩過。於是都滿意而歸。

那知王樂之收下了潤筆費、字畫印章之後,居然真的都贈給西冷印社,並且讓西冷印社公示了捐贈字據,還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對這些士紳鄉賢支持國粹表示讚揚,結果這些士紳鄉賢隻能是啞吧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而王樂之則下令,任命周馥為省政*府特聘顧問,並下令成立浙江省土改指導工作組,自己親自任組長,並下令浙江省各地,要求各地都要成立土改指導工作小組,做好土改工作的準備,隻能省政*府派下工作隊,立刻在浙江省各地展開土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