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佑朝廷、袁世凱都接受了華東政*府和英法等國的調停,雖然奉德朝廷不甘心,畢竟以現在占據的地區為界實行停火,奉德朝廷的損失最大,因為奉德朝廷現在實際就隻有福建一個省,而且福建的地方本來也不大,這時己被袁軍攻占了邵武府,還有建寧府、延平府、汀州府的部份地區,因此如果是以現在占據的地區為界實行停火,奉德朝廷自然吃了個悶虧。
當然奉德朝廷的日本顧問心裏明白,這實際是英法等國有意要修理奉德朝廷,實際也就是打德佑朝廷的靠山日本的臉。但現在的大局己定,如果奉德朝廷不接受調停,結果隻能獨自麵對袁軍的進攻,而以現在奉德朝廷的實力,根本不可能是袁軍的對手,至於日本出兵幹涉,也就是那麼一說,其實誰都明白,這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也隻能忍下這一口氣,接受了這個結果。
三方都接受了調停,南方戰爭自然就結束了,袁世凱無疑成為戰場上的勝利者,不僅自己控製的地區都收複回來,並且占領了湖南看的彬州和長沙府的部份地區,福建省的邵武府、汀州府的大部份地區,建寧府、延平府的部份地區,合計大約有5萬多平方公裏的地區,人口約有百萬餘眾。不過袁世凱自身損失是,陣亡士兵5000餘人,受傷8500餘人。另外還俘虜了德佑、奉德的戰俘約15000餘人。
而德佑朝廷陣亡士兵35000餘人,受傷20000餘人;奉德朝廷陣亡士兵23000餘人,受傷7000餘人。
不過戰爭雖然結束,但中國南方的和平局麵卻被徹底打破,三方都抓緊這休戰的時間,擴軍備戰,準備下一次戰爭。
德佑朝廷在英法等國的支持下,首先平複了新進勢力的奪權行為,然後重新招兵擴軍,計劃編製12個鎮、6個協的軍隊,共計約20萬軍隊,其實德佑朝廷治下的人口接近1個億,編製20萬軍隊當然不算難事。隻是現代軍隊隻有人是遠遠不夠時,還需要武器彈藥、步槍火炮等,雖然德佑朝廷治下的人口、地盤都不少,但工業基礎十分薄弱,除了湖南還有一點近代工業企業之外,其他地區基本就是一片空白,因此軍隊的武器裝備幾乎全部都要向英法等國購買。
而要購買20萬軍隊的武器裝備,所需要的資金自然不會是一個小數目,而德佑朝廷治下的地盤雖大,但財政收入主要是靠農稅,雖然四川號稱“天府之國”,但朝廷的收入依然是有限的,何況南方戰爭己經耗資巨大了,因此現在德佑朝廷根本拿不出這筆錢來,隻能選擇加稅。
如果說德佑朝廷還能免強維持,奉德朝廷就是隻能苟延殘喘了,畢竟就這麼大的地方,還被袁世凱占去了不少地區,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過也不能就這樣躺平了,多少還要掙紮一下,軍隊自然是要重新招募整編,重振旗鼓,而需要的武器彈藥等還要向日本購買,而組建軍隊的錢從那裏來,也隻能加稅了。
當然,在英法等國的勸告下,奉德朝廷最終還是選擇和德佑朝廷聯合,取消了皇帝的名號,由德佑朝廷策封溥儁為奉德親王,永守福建,在名議上向德佑朝廷稱臣,最終實現了兩溥的聯合。
兩個朝廷都在積極的擴軍備戰,袁世凱自然也不能閑著,雖然他是這次南方戰爭的最大蠃家,但其實也贏得很險,而且以後自己要同時麵四川、福建兩個方麵的進攻,因此擴充軍隊也成了當務之急,於是袁世凱決定,將自己的軍隊擴編成8個鎮,6個協,總計兵力約15萬左右,當然這次戰爭中俘虜了15000餘對方的士兵,也都編入新編製的軍隊中,畢竟這些俘虜都是經過一定的軍事訓練,又經曆過戰場,也算是老兵了,可以很快就上手。
另然當然是武器,袁世凱十分清楚,如果要拚人頭,自己肯定是拚不過德佑朝廷,因此隻能走精兵路線,給自己的軍隊配備更好的武器,這次戰爭能蠃,自已的軍隊有更好的武器,更強大的火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隻是精兵都是拿錢堆出來的,而袁世凱的地盤雖然經濟較為發達,但畢競太小,因此為了組建精銳軍隊,袁世凱也同樣采取加稅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