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一直進行到第二天上午九點左右才結束,袁軍取得了一場大勝,德佑軍中路軍隊的主將懷慶死於亂軍之中,南路軍主將永桂由於有所準備,雖敗不亂,在軍隊的保護,順利逃脫戰場,一口氣退回到了清江縣,才算是止住了敗勢,然後立刻向長沙方麵告急,通報了豐城大敗的消息。
當然,盡管這時永桂還不知道懷慶己死於亂軍中的消息,但並不防礙他將戰則的全部責任都推到了懷慶身上。在給長沙的通報中,永桂說懷慶此前所立的戰功不過是袁軍的誘敵之計,並非懷慶之功,而懷慶不明真偽,又貪功心切,不聽自己的勸告,執意進攻豐城縣,而且又疏忽大意,結果遭到袁軍的襲擊,遭遇大敗,現在生死不知,自己雖然拚死力戰,但無奈袁逆軍勢大,隻得敗退回清江縣,暫作退避。
發完了報告之後,永桂也沒有閑著,一方麵收隴敗軍,清點損失,另一方麵還要布置清江縣的防禦。
不過在清點之後,永桂也不禁覺得有些觸目驚心,因為原來德佑軍合計超過5萬的兵力,現在竟然隻剩下2萬餘人,而且超過半數的士兵都帶傷掛彩,另外有近半數的士兵都失去了武器,完全赤手空拳,其實己基本失去了戰鬥力,雖然還是有過半數的士兵還帶著武器逃撤,但攜帶的彈藥不足的,有的士兵甚至隻帶了一個彈夾。因此實際有戰鬥力的士兵其實隻有5、6000人,而火炮這些重裝備則全部沒有。
這樣的實力根本不足以守住清江縣,因此永桂也不敢在清江縣久作停留,仕稍事休整,又收隴了一些殘兵之後,就立刻放棄了清江縣,一直退到了分宜縣,才暫時停步。
而袁軍獲勝之後,袁世凱也欣喜異常,雖然從小站練兵開始,到現在己有13年時間,袁世凱也前前後後訓練了10餘萬軍隊,手握軍權,並借此達到自己的仕途顛峰,但袁世凱還真沒真正指揮軍隊打過一仗,雖然袁世凱不是那種有什麼情懷的人,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遺憾的,畢竟袁世凱是靠軍旅起家的,骨子裏多少也還有些軍人的情結。
而這次戰爭,是袁世凱親自主持製定的作戰計劃,又是袁世凱親自坐鎮南昌指揮,在總兵力明顯少於德佑軍的局麵下,依然取得了這場豐城大捷的勝利,僅是俘虜的德佑軍士兵就多達萬人,而且基本將德佑軍的中、南兩路軍隊都打殘了,因此袁世凱自然是心情暢快之極。左右自然也是一陣“大帥神機妙算、用兵如神”“孫吳再世,武候重生”之類的吹捧誇讚。
當然,麵對吹捧,袁世凱心裏還是明白自己有幾斤幾兩,何況打殘了德佑軍的中、南兩路軍隊,隻能算是完成了這次作戰計劃的第一步,還不算是取得最後的勝利,袁軍的下一目標就是德佑軍的北路軍,因為隻有殲滅了德佑軍的北路軍,才能算徹底將德佑軍都打殘,進取長沙也就易如反掌了。這次袁世凱的計劃目標可不僅僅是擊敗德佑軍的進攻,而是在擊敗德佑軍之後,順勢奪取湖南省,擴大自己的領土勢力,同時也是讓英法諸國看看,自己的實力。
英法等國放棄袁世凱,轉而支持溥偉,可是讓袁世凱一直都是耿耿於懷的,這一次袁世凱也是憋了一口氣,想打一打英法諸國的臉。
不過這次袁世凱的計劃也有些冒險,為了殲滅德佑軍的中、南兩路,袁世凱采取了誘敵深入的戰術,在戰爭初期,放棄了大量的地區,如果在後期反擊時不能給德佑軍的中、南兩路沉重打擊,也是很危險的,因為那些放棄的地方,很可能就奪不回來了。
現在袁軍的計劃取得了近乎圓滿的成功,確實重創了德佑軍的中、南兩路軍隊,那麼奪回先前放棄的那些地方,也是迫在眉捷,畢竟現在德佑軍還有兩萬餘敗軍,如果讓他們在占領的地區布置好防線,要想奪回來,可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