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果然要順利多了,首先是在中路,懷慶指揮德佑軍向袁州府治下的宜春縣發動進攻,而守衛縣的袁軍僅僅隻是稍作抵抗,就立刻從宜春撤退,德佑軍十分輕鬆的就占領了宜縣。而輕取了宜縣之後,兵力基本沒有受損的懷慶馬不停蹄,繼續向東推進,進攻分宜縣。袁軍在分宜縣的抵抗不強,一天不到,就被德佑軍攻破了分宜縣。整個袁州府也基本都被德佑軍攻占。
而在南路,德佑軍的主將永桂也指揮軍隊,進攻吉安府治下的永興縣,在這裏德佑軍也遭到袁軍的頑強抵抗,戰鬥進行了三天,戰況十分激烈,德佑軍多次攻破袁軍的陣地,但又被袁軍反擊奪回,其中一個陣地竟然反複易手三次,不過戰鬥進行到第三天,袁軍終於支持不住,陸續放棄了永興縣的外圍陣地。而德佑軍在攻占了所有外圍陣地後,修整了一天,然後向永興縣城發動進攻,袁軍抵抗了一天,依然抵抗不往德佑軍的攻勢,棄城而逃,德佑軍攻占了永興縣城。
而中路,南路均進攻得手,也讓良弼、蔭昌均鬆了一口氣,趕忙向溥偉報捷,同時又在北路,再度向修水縣發動進攻,希望借中、南兩路的勝利,一舉拿下修水縣。
但袁軍在修水縣的防禦仍然無懈可擊,無論德佑軍怎樣進攻,但都無法攻破袁軍密集火力組成的防線,二天的進攻,又傷亡了1500餘人。
而這個時候,主將鐵良也承受了極大的壓力,畢竟鐵良是公認宗室之中最知兵的人,而且無論是官職還是資曆,都要遠勝過中路的主將懷慶,南路的主將永桂,但現在中、南兩路的進攻都取得了戰果,而自己這邊卻依然寸土未得,鐵良自然是十分焦燥。
於是鐵良向全軍下達了死命令,次日一戰,必須有所突破,並且設下了重獎,率先突破袁軍陣地的士兵,賞白銀百兩,晉升三級,軍官賞白銀千兩,晉升二級,同時也安排下了督戰隊,無令撤退的,當場格殺匆論。
於是在第二天,德佑軍向修水縣的陣地發動不計生死的瘋狂進攻,同時炮兵也不顧袁軍的炮火反擊,為進攻的軍隊提供火力支援,當然對畏戰後退的士兵,督戰隊也毫不留情,當場就槍斃了近百餘名臨陣脫逃的士兵。
在督戰隊的威逼之下,德佑軍的士兵隻能冒著袁軍密集的火力,冒死進攻,死戰不退,結果在一天的時間裏,竟然傷亡了近5000餘人,而最終隻攻占了兩個陣地,但到了夜間,段皖瑞指揮袁軍趁夜發動反擊,居然又奪回了一個陣地。
麵對這樣的局麵,鐵良也無可奈何,僅僅隻攻占了一個陣地,還不足以動搖修水縣的防守體係,而自己這一路的傷亡太大,再繼續進攻下去,除了增加傷亡之外,基本看不到攻破修水縣防線的希望,因此鐵良也隻好下令,再次停止進攻,撤軍回去,一邊修整,一邊等另外兩路繼續取得突破。
當然,在連續攻占了袁州府、永興縣之後,溥偉、善耆也都大大鬆了一口氣,畢竟從局麵上看,現在德佑軍的局麵也不錯,三條戰線有兩條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這樣的成績也算是不錯了,因此暫時到是沒有在意鐵良的困局。
而就在這時袁大凱新自統領第一鎮、第二鎮進駐到南昌府,坐鎮指揮。留下徐史昌、趙秉君、王詩珍守衛南京。
其實到目前為止,戰事的進展還是讓袁大凱十分滿意的,雖然在中路丟掉了袁州府,在南路又丟掉了永興縣,但這也都在袁大凱的計劃之中,因為這兩路向位置相對較偏,既使是丟失了一些地方,但也並不響大局,本來就是準備要暫時放棄掉的。隻有北路關糸重大,畢竟修水縣是南昌府的門戶,這才是必須要守住的地方,也走關係到這一戰成敗的關建。
而段皖瑞到底沒有辜負袁大凱的信任,他坐鎮修水縣,牢牢的抵擋住了德佑軍的進攻,成功守住了修水縣,也使袁大凱的計劃可以繼續實施,同時出證明袁大凱果然是沒有看錯段皖瑞,這北洋之虎在被雪藏了數年之後,依然是虎威不減。
正是由於第一階段的戰鬥基本都是按照袁大凱的計劃進行,因此袁大凱才帶第一鎮,第二鎮進駐南昌府,準備迎接下一階段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