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第一排衝鋒舟的鎖練己經解開,而塢艙裏的操作人員立起欄杆,衝鋒舟一起滑出艙門, 進入大海裏,進入海中,各艘衝鋒舟上的駕駛員啟動發動機,操作衝鋒舟向岸邊駛去。而在泰山號的塢艙裏,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衝鋒舟也都依次滑落下海中。
16艘衝鋒舟全部下海,立刻開始整理隊形,按3個戰鬥連,一個迫擊炮連,排成4條縱隊,每隊4艘衝鋒舟,每條縱隊之間,保持100米左右的距離,向岸邊駛去。
羅嶽等人都在觀禮台上,站起身來,拿起望遠鏡看著,有人交頭結耳,有人搖頭,有人點頭,各種表情都有,當然總體來說,到目前為此,這次的訓練表現得還算正常。
大約10分鍾之後,衝鋒舟進入到距離海岸3公裏內,隊型也開始變化,後麵的衝鋒舟加快了速度,漸漸趕了上來,由4列縱隊變成了一列橫隊,一字排開,並肩駛向海岸。在登陸過程中的隊型變化,是登陸作戰的第一個難點,也是元老們麵臨的一個新問題。
穿越的長白山艦進行登陸作戰,是用配備的是4艘726型野馬氣墊登陸艇,排水量約為150噸,載重量40噸,最高時速可達到60節。可搭載1輛96式主戰坦克,或2輛步兵戰車,或80-100名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員。因為隻有4艘登陸艇,也就不用講究什麼隊型,而泰山號搭載的衝鋒舟有16艘,就必須考慮隊型了,不能一窩蜂一樣,白岸邊亂衝。
當然在登陸過程中,到底是采取什麼樣的隊型才是最佳的方案,這個誰都不知道,隻能用訓練、演習來試演,不過華東政*府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可以通過設在青島的數據中心,用計算機進行模擬推演。但這需要先遞交申請,由行政院特批才行,因此現在先按元老的經驗,確定了出艦時以連為單位排成縱隊,靠近海岸邊時變成橫隊的隊型變化,在實踐中來檢驗這個方案行不行。
而就在這時,發生了意外事件,因為在縱隊變橫隊的過程中,後麵三艘衝鋒舟要全部加速趕超,因此在趕超的時候,由於海麵上突然起浪,在一列縱隊中,第三位的衝鋒舟的船首撞到了第二位的衝鋒舟的尾部,而且正好趕上一個大浪,第三位的衝鋒舟頓時發生了大幅側搖,有7、8名士兵沒有抓牢,結果跌落到海中,而第二位的衝鋒舟也沒好到那裏去,尾部被撞,把發動機撞壞,隻能靠士兵劃漿衝岸。
在觀禮台上,不少人搖頭歎惜,羅嶽到是不動聲色,一來是羅嶽現在己是位高權重,居移氣,養移體,也練成了幾分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二來畢竟是新戰術、新設備,出事也是正常,不值得大驚小怪。
兩艘衝鋒舟出了意外,其他的衝鋒舟到是再沒有發生什麼意外,其他縱隊也都調整好了隊型,向岸邊衝去,不過縱隊歪歪斜斜,不過這到也無傷大雅。
但在衝灘的時候,又發生了一個意外,在距離海岸邊還有大約100多米時,一艘衝鋒舟被海麵下的暗礁卡住,雖然這一片海灘比較平坦,但還是有一些不大的暗礁,加上這時正處於退潮期,因此有少數暗礁離海麵很近,運氣不好也容易被撞上。
不過這時離岸邊己不遠,因此衝鋒舟上的戰士們當機立斷,紛紛跳下衝鋒舟,其實這時海水也隻是到齊胸高,於是戰士們都涉水上岸。
而其他的衝鋒舟到是都十分順利的衝上海岸,士兵們紛紛跳出衝鋒舟,趟著過膝的海水,向岸上衝去。而在上岸之後,戰士們立刻就按連為單位,進行聚集並展開進攻隊型。
這是登陸作戰中的另一個難點,就是上岸之間,軍隊要迅速的聚隴組織,並且展開進攻,另外在組織軍隊時,還要布置火力掩護。這個過程自然是越快越好,畢竟在正式的戰爭中,海岸邊肯定是會有灘頭陣地和軍隊布防,這個時候也是登陸軍隊的守衛最薄弱的時候,因此登陸軍隊越快組織好,越快展開進攻,就越能減少自己的傷亡。
當然這就是在登岸途中保持隊型的重要性,同一連隊的衝鋒舟要盡可能的靠近,這樣才能確保在衝鋒舟衝上海岸之後,士兵聚積組織的時間才會盡可能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