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 入川出川(中)(2 / 2)

另一方麵朱爾典也代表英國表示,讓溥偉一行去廣東,是英國和其他各國協商的結果,因為廣東的經濟發達,財力充足,溥偉一行在廣東安定立業,也有利於組織整個南方抵抗華東政*府,因此各國也希望趙爾巽、楊文鼎不僅能夠借道讓行,而且還能加入溥偉政*府,促進整個南方的團結等等。

對於要求加入溥偉政*府,趙爾巽、楊文鼎表示可以從長計議,而對溥偉一行要從湖南借道,兩人到是滿口答應。而善耆聽了之後則表示希望兩人能夠盡快借道,讓溥偉一行能夠從湖南通過到廣東去,以防拖得太久,而夜長夢多,自己則可以留下來慢慢協商兩人加入溥偉政*府的事宜。

趙爾巽、楊文鼎聽了,也十分高興,其實兩人從長計議,其實就是在推托,兩人根本就不想奉立溥偉為君,即使是溥偉承諾,讓兩人繼續管轄湖南省,因為一來是兩人不想當南方督撫大員中臣服溥偉政*府的領頭者;二來如果以後要投靠華東政*府,那麼奉立溥偉為君,顯然是對兩人十分不利的經曆。

不過讓溥偉盡快經過湖南去廣東,到是兩人樂觀其成的,因為兩人也怕夜長夢多,當然溥偉一行人員有7、8萬,不僅有軍隊,而且還有大量的家屬,普通旗人和輜重,要從湖南借道經過,也不是容易事情,從那條路走,治途怎麼休息,又要注意那些事宜等等,都需要詳細的協商,雖然現在趙爾巽、楊文鼎己經基本相信溥偉一行是真的要從湖南借道,但在灬裏還是有一些警惕,反正心一點總是沒有錯的。

於是幾個人協商了,終於協商出了一個方案,首先確定了從湖南通過的路線,以及沿途的站點,而善耆希望趙爾巽、楊文鼎能安排在沿途提供糧食,並承諾可以支付一筆錢給兩人,做為報酬。趙爾巽、楊文鼎自然也答應了這個要求。

而經過湖南將分為三批進行,首先是善耆這一行,率先通過,主要是熟悉道路,並且在沿途的站點中留人接應;第二批則是溥偉帶人通過;第三批是家屬、普通旗人和輜重,而善耆就留在湖南,等到全部人員都過完之後再行離開,也就相當於是留下來當人質。

趙爾巽、楊文鼎也很滿意這樣的安排,因為將溥偉一行人分成三批,實際上就是分散了溥偉一行的力量,這也就降低了對湖南的威脅,而善耆自願當人質,也更讓兩人放心了,畢竟善耆不是一般的宗室成員,他是親王,除了溥偉之外,就算炅他的身份最高的,溥偉決不能不顧及他的安危,因此有了善耆這個人質在手裏,基本也就可以確保湖南萬無一失了。

當然在協商的這幾裏,趙爾巽、楊文鼎對善耆等人的招待十分周道,飲食住宿都盡力用最好的安排,而且在協商之餘,也免不了談些昔日的事情,追憶一下往日的時光,畢竟都是清廷舊臣,互相之間多少也有些同病相憐之感,本來趙爾巽和善耆隻能算認識,但沒有什麼深交,而這幾下來,到似成了老朋友。

事情都確定下來之後,善耆也告辭先回永綏廳,一方麵要向溥偉通報協商的情況;一方麵帶兵啟程出發,再到辰州的時候,軍隊交給良弼等人統帶,善耆隨趙爾巽、楊文鼎到長沙去當人質。

這樣的安排也是合情合理,趙爾巽、楊文鼎一點也沒有懷疑,善耆離開之後,兩人也在辰州城裏準備,一方麵安排軍隊,沿途隨行,實際也就是監視善耆部的動向,另一方麵也準備再接待善耆一行,因為這一次不僅多了溥倫、毓朗兩人,還有善耆的軍隊,當然也不能怠慢了,畢竟如果溥偉真的無意染指湖南,隻是路過的話,兩人還是希望能和溥偉政*府保持良好的關係。既使兩人並不打算真的加入溥偉政*府。

而就在幾之後,善耆等人果然又帶領著軍隊,來到辰州,而趙爾巽、楊文鼎也帶著長沙總兵劉永名,一起出城十裏,迎接善耆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