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章 上海博奕(三)(2 / 2)

其實本土商人參與兌換銀元,盛宣懷、張謇、張叔和、榮宗敬這些上海本土的商人都清楚,還有不少人來向他們請教過做法,但他們都采取含糊其辭,模糊立場,甚致是有意誤導的做法,使不少本土商人產生了錯誤的判斷,參與了兌換銀元。而他們這樣做的目地也是想試探華東政*府的態度,自己才好站對立場,確保自己的利益,至於不惜讓其他商人當了炮灰。而現在華東政*府己經表明了態度,幾個人也知道該自己表明立場了,於是盛宣懷立刻道:“請李市長放心,我等必會盡力幫助政*府,渡過這次難關。”

張謇也道:“其實我們早就打算兌換紙幣,這幾一直都在籌集銀元,明一早,立刻就去兌換紙幣,而且立刻招集上海的商人,動員他們一起支持政*府。檜

李鬆晨點了點頭,道:“幾位在上海商界都是有份量的人物,有你們出麵,定然能夠團結上海商界,齊心協力的渡過這次的難關。”著李鬆晨拿出一張紙箋,道:“這是己經參與兌換銀元的本土商人的名單,以前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隻看他們以後的表現,希望他們能夠好自為之。”然後將清單發到眾人手裏,清單上記載得十分清楚,與兌換銀元的本土商人的姓名,兌換的銀元數量、兌換的時間、銀行等等。

盛宣懷、張謇等人聽了,心裏也不禁“砰砰”直跳,原來所有的事情,華東政*府都記錄了下來,幸好是自己此前並沒有輕舉妄動,讓炮灰先動果外不錯。

不過趙維忠看到這份名單時,臉色也不禁有些變化,本來剛才的會談中,他和張振勳的心態較為輕鬆,因為兩人雖然在上海都有生意,而且生意的規模也不,但趙維忠的根基在津和青島,張振勳的根基在南洋,上海的事情和他們扯不上關係。

由其是趙維忠,他是華東政*府扶植起來的本土商人,和華東政*府的關係極為緊密,養子趙平現在己是人民軍海軍的少校軍官,巡洋艦艦長,是海軍重點培養的年輕軍官,而女兒趙水蘭也如趙維忠所期望的,在前年和一名二代的元老結婚,雖然趙水蘭結婚時己經5歲了,以這個時代的習慣,己經是一個老姑娘了,不過元老卻並不在意趙水蘭的年齡,因此趙水蘭結婚一年半了,生活十分美滿,和婆家也相處得非常和睦。

同時趙維忠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遍布津、青島、上海、濟南、北京等地,總資產約為50萬銀元,並且還擔任了津工商總會的會長,而且繼續娶的夫人韓玉屏給他添了一子外,兩名妾室也為他生下了一子一女,可以現在趙維忠可以算是名利雙收,生平無憾了。

這次接到了上海市政*府的通知時,趙維忠正在青島,立刻帶著夫人韓玉屏趕到上海來的,一方麵是幫上海市政*府一把,這一點趙維忠是沒有半點猶豫的,因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利益是和華東政*府完全捆綁在一起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華東政*府跨了,自己也絕對難以幸免,相反隻要是華東政*府還在,那怕是把自己現在所有的資產都賠進去,以後還能再賺回來,何況華東政*府也不可能讓他把所有資產都賠光。

而另一方麵,他來上海也有新的生意要談,這是韓玉屏的娘家兄長韓延平拉到的關係,韓家原是津的官宦望族,隻是現在家道中落,不得不將女兒嫁給他們以前根本看不上眼的趙維忠,雖然在嫁給趙維忠之前,韓玉屏是望門寡居,但給趙維忠是做弦,以韓家過去的門第,當然是十分難堪的事件,隻是形勢比人強,韓家在短期內恢複不了官宦望族的地位,而趙維忠又是華東政*府的紅人,隻能靠聯姻來維持家族的生存。

不過在成親之後,趙維忠對娘家也十分照顧,當官求不來,但卻帶著韓家做生意,隻用了、年的時間,就讓韓家的財產大增,恢複政治地位依舊遙遙無期,但經濟條件較之過去,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