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馮彧道:“首長,您來看這裏。”
周勉聞聲走過去,隻見馮彧指著地上的一截大約2厘米多的黑色物體,道:“這應該是燒過火折子。”
周勉點了點頭,道:“拾起來包好,拿回去化驗。”
隨後周勉又在屋子轉了一圈,再也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線索了,於是讓馮彧將幾個可疑點拍照,才帶人走出了屋子,又叫何易之將門重新鎖好,然後叫陳吉柏、馮彧各帶一名助手,去周邊查看,自己和何易之回到宿舍,輪流詢問住在這裏的人。問的內容其實基本相同,就是昨天晚上幹了什麼,有什麼可疑發現,因為是兩人住一間房,因此又問了與他們同室的另一個人的情況表現等等。
問了10餘個人之後,陳吉柏、馮彧回來,說是有新的發現。不過周勉還是將所有人都問完,然後才和陳吉柏、馮彧一起來到有發現的地點。
原來新的發現是在恭王府西側的牆邊,在牆上發現了幾個十分清晰的腳印,以及蹬踏的痕跡,而且腳印分大小兩種,經過測量,大腳印約是40-41碼,小腳印約35-36碼,看來罪犯可能是有兩個人,並是從這裏進入恭王府的地點,不過恭王府的外牆高達近4米,而且牆頭覆蓋著瓦片,如果沒有相應的工具,即使是有兩人配合,但要徒手攀牆也是相當困難的。而如能做到這一點,說明這兩名罪犯的身手著實不錯。
另外在地上還有幾個清晰白灰的腳印,顯然是蹬過白牆之後,腳底沾了牆上的白灰留下的,雖然腳步隻有3、4米就消失,但從所指的方向,正是失竊的正堂所在的位置。
在給腳印拍了照之後,周勉又命令陳吉柏到府外的同一地點的牆上檢查,是否還相同的腳印,命馮彧按腳印所指的方向,再到失竊的正堂去轉一圈,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然後又叫何易之找來一架木梯,親自爬到牆頭去看。
果然在牆頭發現了瓦片有破損,但沒有鉤索一類的痕跡,說明罪犯確實就是徒手翻牆躍入府內,而陳吉柏在府外的同一地點牆麵上也發現了相同的腳印,另外馮彧在去向失竊正堂的途中,也發現了幾處類似的腳印,還發現了一處落有燒過的火折子,因此可以完全確定,罪犯進府的位置就在這裏。
這是今天偵察現場的另一個收獲,因此周勉也十分滿意,又從何易之處借了失竊的正堂儲放物品的資料,才帶著人回到警察局。
他們這一番折騰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回到警察局己是快下午4點鍾了,連中午飯都沒有吃,周勉立刻將今天偵察到的線索資料交給相關部門分柝,自己則翻看相關的資料。
原來失竊的三件物品都是大有來頭,佛像是全銅鎏金,高約32厘米,材質到不足為奇,但製作年代是順治年間,有240餘年的曆史,己經可以算古懂,而且還是官造,價值就更高了。而一對麒麟長均為25厘米,是用上等的河田玉石雕鑿而成,僅是料子就價值不菲,年代雖比佛像近,但也是雍正年間的製品,有160餘年的曆史。
可以說這三件物品的價值都不小,任何一件在古玩市場上都價值在上千銀元以上,在失竊正堂的儲放物品中,都屬於上品之列,而且這還是受尺寸較小的限製,如果放大一些,價值將更高。當然正是由於這三件物品的尺寸較小,便於攜帶,因此才成為罪犯這次偷竊的目標。
而再看對住在恭王府裏的人員記錄,也沒有發現太多有價值的東西,因為互相的說法基本都能對應上,昨天晚上這16個人都在住的房間裏休息,外出就是到其他人房間裏去聊天,再就是去上廁所,基本都沒有作案的時間。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會趁同伴睡熟之後作案,但沒有相關的證據,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另外周勉還調來這16個人的檔案,也沒有查出什麼問題,這16個人都沒有犯罪的前料,而且在政治上都是合格的,收入也不錯,至少從檔案上看是沒有作案的動機,因此周勉也基本可以排除內部人員作案或參與作案的可能性,而將破案的目標主要放在外部人員作案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