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高瑾是目前出任武漢市長最合適的人選,但也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高瑾在沈陽市長的任上時間太短,一但調任不僅是讓高瑾這幾個月在沈陽工作都白廢了,而且對沈陽的穩定和工作也是不的影響,畢竟華東政*府對沈陽統治的時間也並不長,如此頻密更換主政官員,當然不是什麼好事;二是高瑾的丈夫歐陽隆興是在東北軍區中任職,一但高瑾轉任武漢市長,歐陽隆興的職務也有必要跟著調動,轉任到中部軍區,否則夫妻兩人就會被分居兩地,但這不僅需要軍委的全力配合,而且還要看在中部軍區裏是否有適合歐陽隆興的位置。
不過這兩個問題,也都是華東政*府可以解決的,盡管麻煩一點,因此最終還是通過了這個提名,當然最終還要看高瑾個人的態度,如果高瑾不願去武漢任職,行政院也無法強迫。
第二個決議也是和武漢有關的,就是通過了修建京漢鐵路的決議。其實京漢鐵路在清廷時期就己立項,是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清廷準備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由當時的津關道盛宣懷為督辦大臣,是從北京盧溝橋至漢口的鐵路,因此又被為盧漢鐵路,並且是京廣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京漢鐵路的盧溝橋至保定段,在1897年10月交比利時公司接辦,因此清廷正式開建是在1898年底,從南北兩端同時開工。在舊時空裏,這條鐵路是在1906年4月1日全線竣工通車,全長114公裏,但這個時代由於華東政*府的出現,使清廷對這條鐵路的修建要比舊時空裏慢得多,由其是華東政*府控製河南省之後,截斷了南北聯係,清廷的京漢鐵路修建也徹底停了下來,完成部份還不到一半。
而那時華東政*府還沒有占領湖北全境,同時又忙著修建山東-河南之間的鐵路線,在遠東戰爭之後,鐵路修建又集中在東北地區,因此一直也沒有重啟京漢鐵路的修建工作,盡管華東政*府十分清楚,京漢鐵路對中國南北交通、交流、社會經濟等發展的重要作用。
但現在華東政*府不僅占領了湖北全境,就連北京地區也被納入控製,因此重啟京漢鐵路的修建工作也就正式提上了日程,當然這也得了華東政*府的鐵道部長詹佑的全力支持。而且重啟之後的京漢鐵路終點,不再是僅僅止於漢口,而是一直沿伸到長江以南的鹹寧、蒲圻地區,因為這是為了在以後華東政*府揮師南下,統一全國時運送物資的方便。當然這也就意味著需要在長江上建造一座可以通行火車的大橋。
不過詹佑對此也早有準備,因為在清廷立項的時候,他就己經開始著手設計長江大橋,畢竟當時詹佑考慮現在己經不僅僅局限於京漢鐵路,而是著眼於整條京廣鐵路,因此長江大橋也就是一道不可避免的難關,必須要攻克,於是詹佑多次親自到漢口、武昌考查水文地型、測繪地質,確定設計方案,繪製圖紙等等,現在己經完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施工方案。這也是華東政*府敢於將京漢鐵路終點沿伸到長江以南的最主要原因。畢競在修建鐵路這一方麵,詹佑是絕對的權威,元老之中沒有任何一人能夠取代詹佑的作用。
隻是京漢鐵路並不是第二個五年計劃的項目,而這樣一個規模的項目要硬塞進來,對華東政*府的計劃安排、人力、物力調配都是巨大的考驗。但京漢鐵路的作用太過巨大,一但建成通車之後,對華東政*府的收益是無可估量的,因此經過多個部門的反複論證之後,最終還是認為現在華東政*府還是有能力完成這條鐵路的建設,首先從資金上,華東政*府並不差,遠東戰爭之後的賠款還有一大半沒用;技術上麵也許差了一點,但實在不行還可以請外援,德國、美國都可以給華東政*府提技術支持,何況華東政*府這邊還有詹佑這尊大神坐鎮把關,統籌指揮,也就不會完全受製於人。
於是行政院最終還是決定,將修建京漢鐵路的決議,拿到政*府會議上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