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在成功刺殺了目標之後,會留下一張用朱砂所寫有“天誅”字樣的白紙,表示自己殺人是代天行事。這個舉行很快就被其他各方所仿校,因此伴隨著朱砂書寫有“天誅”字樣的白紙漫天飛舞,帶來的是一陣又一陣的血風腥雨,而倒在血泊中的,無一不是聲名顯赫之輩。
有倒幕期間,山縣有朋不止一次的見到過倒幕、維新陣營中的幹將被敵方的刺客殺死,留下朱砂書寫有“天誅”字樣的白紙,隻不過當時山縣有朋在倒幕、維新陣營中還並不顯山露水,但“天誅”這兩個字,給山縣有朋留下了極為深刻,但絕對不美好的回憶。而現在又聽到“天誅”的呼叫聲音,難到那段曆史又要重現了。
――――――――分割線―――――――――分割線――――――――
原來這段時間以來,山本權兵衛由於己經做好了辭職的準備,因此對凶湧的民意根本沒有采取任何的安撫態度,而是聽之任之,結果自然是使民眾的怨氣越來越大,而且陸軍的情報人員為了逼迫山本權兵衛盡快辭職,又不斷推波助瀾,另外山本權兵衛為了盡快了結長崎事件,向美國做了大量的妥協,這下不僅僅是民眾,連許多士兵也對政**府極為不滿。
其實日本民眾這次生出這麼強烈的怨氣,除了日本政**府平素在民間鼓動民意,陸軍的情報人員推波助瀾等因素之外,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民眾的生活疾苦,早就憋足了怨氣,這次不過是借這個機會,爆發出來。
遠東戰爭對日本的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盡管已結束了一年半,但還是遠沒有恢複到戰前的生活水平,大部份的民眾都隻能免強度日,但日本的財團,高官卻依舊可以過著花天酒地、窮奢極侈的生活,社會矛盾嚴重激化對立,因此在民間對政**府的怨氣極大,隻是日本人的服從性很高,同時政**府也有意將華東政**府豎立成靶子,也算是分散了部份民間的怨氣,免強保持著穩定。但怨氣終究沒有徹底化解,隻要一個適當的契機就會爆發。
正好這時發生了夜襲華東政**府艦隊的事件,雖然沒有成功,但參與這次事件的人員卻被民間視為英雄義士,這也激發了一些人的膽大妄為之心。因此有些極端激進社團、中下層軍官士兵在私下裏交流時,都認為現在日本的上層社會己完全腐化,官員對外軟弱無能,對內卻殘酷的壓窄百姓,財閥貪得無厭,完全有負於天皇的期望,甚致是欺瞞、架空了天皇。
日本人的性格中,有容易衝動走極端一麵,受這些英雄義士的光榮事跡所激勵,於是有人決定挺身而出,為國家誅殺這些誤國的官員、財閥,為天皇清理君側,最後還大權於天皇。並借聚眾抗議之機,招集同道之人。本來對日本政**府不滿的民眾極大,其中也不乏有性格衝動、思想極端之輩,因此很快就招集到了1500餘人,其中士兵也3、400人,其餘大部份都是激進社團的成員,另有少部份是社會成員,有社會遊民、閑雜人等,也有窮困潦倒的貧苦人家,總之是三教九流,無所不有。
領頭的自然是激進社團的首領、以及少量的中下級軍官,於是計劃行動路線,以及要誅殺的名單,要誅殺的對像共列出35人,而為首就是伊藤博文,第二個就是山縣有朋。
伊藤博文是在遠東戰爭之後,和華東政**府簽定條約,賠款求和的代表,後來又出訪華東政**府,並主動邀請華東政**府的艦隊訪日,這些自然都是賣國求榮的行為,因此許多激進者早己將伊藤博文恨之入骨,除之而後快,於是名列誅殺名單的第一位。
山縣有朋到是沒有明顯的賣國行為,但他也算是日本的高官,在激進者的眼裏,這就是原罪,因此將他列在第二位。
而名單上其餘的人員要麼是政**府的高官要員,要麼是財閥巨商,總之個個都是聲名顯赫之輩。
同時為了表示自己行為的正義性,因此這些人根據倒慕時代的故事,給這次行動取名為“天誅行動”,並且製做了大量朱砂書寫有“天誅”字樣的白紙。並於這一晚開始行動,分頭奔向各個目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