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2 / 2)

而退一萬步來說,即使是最終日本能夠完整的獲得這16艘戰列艦,又有什麼用,因為己經徹底得罪了華東**和美國這兩大豪強勢力。當初遠征軍艦隊擁有22艘戰列艦,不是照樣被華東**打得落花流水,而美國海軍雖然在短時間受挫,但以美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最多也就是5、6年時間,又能再建造出一支同樣規模的艦隊來,而且日本的名聲在國際上也被徹底毀了,不可能有那個國家會來幫助日本,那時華東**和美國聯手來攻擊日本又怎麼辦。因此這個建議簡直就是兒戲一樣。

結果這一天下午,也沒商量出一個解決的決法來,因此山本權兵衛隻得宣布散會,明天再接著商量,好在是還有時間,山本權兵衛也並不太著,而且這一晚自己也可以好好想想,或是招集自己的心腹、幕僚商議一下。

但讓山本權兵衛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一夜之間,事情又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使局勢被得更加複雜,更加惡化。

原來就在次日清晨,東京幾家大報紙紛紛提前出刊,報導了長崎事件,而且報導的內容不僅是顛倒黑白,而且將矛頭指向了華東**。稱華東**的士兵在長崎當街行凶,凶打路人,搶劫商店、濫殺無辜,已殺死日本人10餘人,行凶者現在己逃回到軍艦上躲避,而長崎駐守的海軍卻因害怕華東**,不敢上艦去抓人,現在華東**的軍艦己快要離開長崎,這筆血債恐怕永遠沒有機會討回來了。

這些消息當然都是陸軍部放出去的,原來在昨天的內閣會議結束之後,桂太郎回去立刻招集陸軍的主要人員到自己家裏來商議,怎樣利用長崎事件的機會,將山本權兵衛趕下台去,眾人協商之後,一致認為要把事情鬧大,隻有將事情鬧得不可收拾了,才能讓山本權兵衛沒法再控製局麵,隻有辭職下台這一條路可走。

而要將事情鬧大,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捅到媒體那裏去,經媒體一傳播,鬧得路人皆知,最後再激起民憤,那麼事情自然就大了。不過也有人提出,這樣一來確實是可以把事情鬧大,但這樣一來日本和美國的關係也就徹底完了,因為美國在日本的形像必然會大跌,甚致是被憎恨,現在日本的元氣還沒有恢複,還需要美國的支持和幫助,何況現在美國艦隊大部份都駛出港口,在港囗外駐泊,一但雙方真的翻了臉,這16艘戰列艦也確實夠日本喝一壺了。

雖然陸軍部的目標是將山本權兵衛趕下台,但最終的目地還是自已上台執政,如果將局勢弄得不好收拾了,不是給自己挖坑嗎!就算是陸軍再次獲得首相的寶座,隻怕是也坐不長久,這點大局陸軍部的人還是懂的。

於是有人建議,不如將矛頭對向華東**,反正現在華東**在日本的民間形像本來就不好,因此隻要把這次長崎事件說成是華東**幹的,就一定能夠激起巨大的民怨,而且這樣一來,山本權兵衛內閣也會徹底失去民意的支持,隻有辭職下台這一條路可走,同時還不損壞與美國的關係,等民眾將矛盾全都指向華東**時,自然沒有人去關心事情的真像,然後再將被抓捕的美國人釋放,也不會引起什麼民怨,可以說這是一石數鳥之計。

桂太郎聽了之後,也認為這一招不錯,事情的真像並不重要,隻要是對陸軍有利就行,於是陸軍部也立刻行動起來,連夜將這經過陸軍部加過工的消息,通告給東京的幾家大報社。而報社收到這個消息之後,如獲致寶,因為這個爆料實在太猛了,新聞價值極大,而且這個時代的日本新聞還有一定的自由度,多數的報社由其是大報社,都有自己的後台,何況這個消息也沒有什麼禁忌。

當然也有些偏向於山本權兵衛內閣的報紙選擇了警慎,決定等查明真像再說,但多數報社根本沒有去查探真像,畢竟新聞報導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因此連夜趕工,排好版的報紙立刻改版,或者加刊,而次日沒有發行的報紙則發行特刊,同時還將新報紙出售的時間提前。

於是就在次日清早,經過了改頭換麵的長崎事件,隨著東京的各大報紙,全麵的暴光在日本的全社會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