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零章 清廷求和(三)(2 / 2)

而南下遷都,如果能夠確保仍然掌握權力,同時又能拖到自己咽氣的那一天,慈禧當然會選擇南下,但能不能做到這一點,慈禧心裏同樣也沒有底,如果再倒退2、30年,慈禧到是敢試一試南下,一來是那時自己尚還年輕,精力和膽識都在,而且朝中還有幾個自己信得過的重臣,有這樣的資本,慈禧自然有把握在南方立住腳,掌住權,隻是現在的慈禧己經沒有那個精力和膽識了,而且朝中的重臣基本都己雕零,新晉的大臣又都靠不住。

袁世凱就是最好的例子,原來慈禧任命袁世凱為兩江總督,也有為自己在南方鋪路的意思,但袁世凱到了南方之後,顯然膽子大了不少,不僅公然在南方招兵買馬,擴充軍隊,而且截留朝廷的歲賦錢糧,這次上折建議清廷與華東**講和,顯然就是意有所圖的,慈禧那能再相信袁世凱了,因此這兩條路在慈禧看來都是難以選擇的。

慈禧沉思了好一會兒,仍然不得要領,忽然道:“張之洞,你的意見呢?”

張之洞道:“回稟太後,茲事體大,臣不敢妄言決議。”

慈禧哼了一聲,道:“就是因為茲事體大,所以才要多聽聽眾人的意見,叫你說你就說,說的是對是錯都沒有關係。”

張之洞這才道:“是,依臣之見,先到是不忙決斷,不妨去試探一下華東**的態度。”

其實從張之洞心裏來說,是希望清廷和華東**合並,一來是中國不會陷入南北分裂的局麵;二來這也是保全清廷的唯一辦法,畢竟就算清廷逃到南方去,也不是隻是多苟延殘喘幾年而己,但最終還是會被華東**滅掉,張之洞不希望中國分裂,也同樣不希望清廷徹底滅亡,因此合並是最好的選擇。

但張之洞也深知慈禧現在誰也難以信任的心態,而且他也不敢保證華東**會接受合並的條件,或者在合並之後,會不會對慈禧或光緒下手,因此在先前故意將合並的選擇說得過於危險,而把南下說得輕鬆一些,他相信慈禧絕不會因自己這幾句話就輕易的下決定。而在慈禧逼問他的態度時,張之洞又推到華東**那邊,建議清廷先和華東**溝通,了解華東**對於雙方和談的態度,總之就是自己決不能輕易表態。

不過張之洞的這一句話到真是提醒了慈禧。現在清廷商量得這麼熱火朝天的,可還不知道華東**是什麼態度呢!他們是否願意和清廷談判呢?又願意接受那一種方案,畢竟現在的終極決定權不是張之洞說了算,也不是慈禧說了算,而是在華東**手裏,隻有華東**願意和清廷談判講和,現在清廷的討論才有意議。因此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去試探一下華東**的態度,看華東**是否又和清廷談判講和,又希望選擇那一種講和的方案,如果華東**選擇合並,那麼又能夠給清廷皇室,由其是慈禧自己什麼保障,也許華東**提出的保障,是自己沒有想到的呢!如果華東**選擇南北分治,那麼清廷也就不用再多廢話了,收拾收拾,準備南下,而商討的內容也是到了南方之後,怎麼和南方的督撫大員爭權奪利。

想通了這一點,慈禧也點了點頭,道:“那就這麼著吧,這件事情還是交給你去辦。”

張之洞趕忙施禮,道:“臣尊旨。”

而等張之洞離開了皇宮之後,慈禧才發現,原來張之洞到底還是沒有表達自己的態度,因此也不由歎息,自己終究還是老了,考慮事情也難以周全,如果倒退10年,這次決不會讓張之洞糊弄過去。

張之洞在當天晚上,拜訪了華東**駐北京辦事處,將清廷希望和華東**講和,以及兩條講和的方案告訴華東**駐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不過全部內容都是張之洞口述,而沒有留下片紙支。因為張之洞深知,這種事情還沒有定案之前,是決不能留下文字證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