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時日本正一門心思的想和華東**改善關係,並且正在積極的策劃在美國艦隊訪問日本之際,也邀請華東**派遣艦隊來訪問,形成三國艦隊聯演的局麵,然後在美國艦隊訪問華東**之際,讓日本艦隊也隨同一起訪問,完成日本和華東**的互訪,使雙方的關係得到實質性的改善,讓日本獲得一個穩定良好的外部環境,恢複國內的經濟。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為了幫助俄國,與華東**為敵開戰,因此也婉言的謝絕了俄國的請求。
結果俄國轉了一圈,才發現沒有一個國家支持自己和華東**開戰,而國內反對戰爭的呼聲也日益高漲,而尼古拉二世對俄國單獨與華東**開戰的信心嚴重不足,畢竟以前輸得太慘了,何況現在蒙古的抵抗勢力基本都被華東**殲滅幹淨,連哲布尊丹巴八世也在華東**手裏,在這種情況下與華東**開戰,實在是勝算不大。
隻是如果就這樣被華東**嚇住,俄國的麵子何在,沙皇的麵子又何在,本來經過了遠東戰爭之敗後,沙皇在國內己威信大跌,這次再被華東**嚇慫了,隻怕是皇室的地位都有可能動搖了,但冒然開戰,一但再打輸了,隻怕是皇室的日子也到頭了。因此尼古拉二世也不禁後悔不迭,早知是這個局麵,當初就不該參和進來。
而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憑空的給俄國送來了一張下牆的梯子,原來歐洲爆發了波斯尼亞危機。
1908年7月,在奧斯曼帝國境內發生了政變,一群由年青的土耳其軍官組成的團結進步委員會,在巴爾幹半島南部地區的馬其頓發動兵變,要求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立即推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政及改革,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製度,蘇丹被迫宣布退位,使奧斯曼帝國國內的局勢動蕩,而巴爾幹半島的各國早已希望瓜分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屬地。而境外的國家更是早就對巴爾幹半島地區虎視眈眈,現在出現了這麼好的機會,那裏會錯過。
於是奧匈帝國首先動手,打算對自己早己欲得到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二省動手,不過巴爾幹半島地區曆來都是各國利益爭奪的焦點,奧匈帝國想要吞並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二省,必須要有其他國家支持才行,雖然德國肯定會支持奧匈帝國,但英法兩國是什麼態度,就不好說了,如果英法兩國反對奧匈帝國吞並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二省,那就有麻煩。
奧匈帝國經過協商之後,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把俄國拉進來,因為奧匈帝國知道,俄國對奧斯曼帝國一直有野心,希望乘機修改柏林條約中的黑海海峽對外國軍艦不開放的製度,以便推行的南下政策,甚致還想強占黑海海峽,因此如果以協助俄國修改柏林條約為誘餌,一定可以將俄國拉進來。而俄國是英法兩國的盟友,一但奧匈帝國和俄國聯**奪奧斯曼帝國的領土,英法兩國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
而德國原來一直想分化俄國和英法兩國的關糸,把俄國重新拉回到【三皇同盟】中來,這次奧匈帝國和俄國共同瓜分奧斯曼帝國的領土,正好可以改善兩國的關係,因為當初的【三皇同盟】破裂,就是因為奧匈帝國和俄國在巴爾幹半島上的利益衝突,而德國選擇了支持奧匈帝國,而俄國在無奈之下,隻能選擇和法國結盟,使【三皇同盟】徹底破裂。
這次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改善奧匈帝國和俄國的矛盾,最好是能夠讓雙方達成一個瓜分巴爾幹半島的協議,從而徹底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再重新恢複【三皇同盟】,因此德國也支持奧匈帝國的決定。於是奧匈帝國立刻向俄國提出了建議,以俄國同意奧匈帝國兼並波、黑兩省為條件,奧匈帝國則支持俄國召開國際會議修改《柏林條約》,同意黑海海峽向俄國軍艦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