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拉下了帆布,解開了捆綁的鋼索之後,其他軍人紛紛上車,或從車頂,或從車身上揭開蓋子,鑽了進去。
張作霖看得有些莫名其妙,問陳金剛道:“首長,這是……這是什麼玩意兒。”
陳金剛嗬嗬笑道:“這可是我們的新式武器啊,這次我們打蒙古,可就全靠它們了。”
――――――――分割線―――――――――分割線――――――――
原來華東**計劃在1908年初的時候,對蒙古發動一次有限的進攻,目標是將赤峰到滿洲裏一線的地區全部納入到華東**的控製範圍,一方麵是擴大華東**對蒙古地區的影響力,另一方麵是確保中東鐵路濱滿線的安全。
為了這次戰爭,華東**在1907年就開始著手準備,在赤峰建立軍事基地就是準備工作的一部份,同時還計劃在完成這次戰爭之後,將在蒙古建立華東**的騎軍基地。
但就在華東**的訪德使團出發之後,蒙古的局勢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原來是在俄國的支持下,以哲布尊丹巴八世為首的蒙古貴族勢力決定與華東**全麵為敵,並策劃實施蒙古自立。
華東**在蒙古控製的地區雖然並不大,人口也不多,但影響力卻十分巨大而深遠,因為華東**解放了牧民,懲治了一批作惡多端,民憤極大的貴族頭人,並將他們的牲口、財產分散給牧民。雖然還保留了大部份為惡不多的貴族頭饒牲口、財產,但將他們的牧區全部收回國有,並平均分配給牧民。
這樣一來牧民們有自己的牲口、財產,又有牧區可以放牧,同時華東**又組織商隊,到草原和牧民進行交易,因此在經濟上完全可以獨立,不用再依賴貴族頭人,而貴族頭人雖然還有牲口、財產,但卻沒有牧民為他們服務,有人隻能出高價雇人幹活,而也有人則帶著牲口、財產,逃離華東**的控製地區。總之華東**進入蒙古地區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所做的事情卻是顛覆了蒙古草原近千年來的傳統。
蒙古的貴族頭人們自然是對華東**的行為恨之入骨,但知道這一切情況的普通蒙古牧民們卻對華東**充滿了期望,有些膽子大的主要逃到華東**的控製地區,而不敢逃的則盼著華東**能夠打過來解救自己。但也有一部份貴族頭人則跑到庫倫,向哲布尊丹巴八世告狀,希望哲布尊丹巴八世能夠組織軍隊,擊敗華東**,讓自己恢複以前的生活。
哲布尊丹巴八世雖然也十分惱火,但他畢竟是現在的蒙古最高統治者,對世界大勢多少還是有些了解的,連俄國、日本這樣的世界級強國都被華東**打得大敗,這決不是蒙古所能夠對付得聊對手。而且現在華東**控製的區域離庫倫還遠得很,蒙古上層人士還沒有感覺到切身的威脅,因唇也沒有打算和華東**全麵敵對。反到是更傾向於和華東**談判,甚致不排除投靠華東**的可能性,隻要華東**也和清廷一樣,采取蒙古自治,或都是共治的政策,這樣可以確保這此蒙古高層的富裕生活和權勢就校
雖然哲布尊丹巴八世一心希望蒙古能夠脫離清廷,自立成一國,但也知道想要真的建國,必須等待時機,在時機未到之前,隻能隱忍,並在各大勢力之間左右逢源,借力使力,該硬則硬,該放軟身段的時候,也必須要放軟身段,有時甚致還不惜忍辱負重。
但在錦州戰役中被人民軍擊敗的陶克陶胡逃到庫倫,麵見哲布尊丹巴八世之後,蒙古上層人士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陶克陶胡給庫倫帶來的消息是,華東**的目地是要統治整個內外蒙古也區,並用他們的那一套讓普通牧民翻身,打壓貴族頭饒製度,徹底改變蒙古數百年以來的社會製度,因此蒙古隻能對華東**強硬到底,妥協、投降都是死路一條。陶克陶胡是蒙古地區帶頭抗擊清廷的墾荒政策的人,在蒙古地區都頗有人望,由其是希望將蒙古從清廷分裂出去的人士,更是將陶克陶胡視為****的一麵旗幟,他的話在庫倫也是有一定份量的。
陶克陶胡所帶來的消息終於引起了以哲布尊丹巴八世為首的蒙古高層的恐慌,而這時還有一部份清廷的駐蒙古官員也在煽風點火,極力的鼓動蒙古和華東**為敵,這樣也可以給清廷拉個幫手,因此哲布尊丹巴八世和其他蒙古高層協商之後,終於決定放棄和華東**談判,而是整軍備戰,準備和華東**全麵為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