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2 / 2)

而這名議員一下子將這層遮羞布撕開,尬尷的不僅僅是華東**,同樣也有法國,因為這次訪問是法國**主動邀請的,這樣一來一但處理不好,會造成重大的外交事件,如果是對清廷到也無所謂,反正清廷也是沒用的,能翻得起多大的浪來,但華東**就不同了,盡管議長也對華東**沒有好感,但他還是知道華東**是決不能輕視的國家,因幢場就作出了將發言的議員逐出場的決定。

那名議員怔了一怔,這時頭腦才有些清醒,知道自己犯了外交的大忌,因此也隻低著頭離開了議會大廳。

然後議長又對徐濟超掬了一躬,道:“對不起徐先生,我對發生這樣的事情深表遺憾,但請您相信,皮埃諾先生的發言僅僅隻代表他個人,並不代表法國議會以及**,我們對於中國內部的事務是不持任何立場的。”

徐濟超點零頭,道:“議長先生,雖然皮埃諾議員的發言並不代表議會的意見,但我想應該還是有一些人和他有同樣的想法吧,因此在這裏我還是希望能夠回複一下。”

議長也苦笑了一聲,隻能示意請徐濟超發言。

徐濟超道:“其實從一定程度上,皮埃諾議員的發言也並不算有錯,因為在我們歸國之前,中國的統治者確實是清國**,並統治中國己有長達250餘年之久,而且在我們歸國之後,也一度歸屬於清國的統治之下,因此稱我們是清國的反叛,是有道理的。但我認為一個**的統治是否具有合法性,不再於統治時間的先後和長短,而在於這個**是否能夠維護國家的利益,保護國民的安全,在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疆下非一人之下,乃下之下也。同下之利者,則得下,擅下之利者,則失下’就是這個道理。而這近60年以來,淸國對外屢戰屢敗,以至於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對內又貪戀權勢,治國無能,不思進取,還拒絕勵治革新,我們並不認為一個有這樣作為的還具有統治中國的合法性,於是才決定取而代之。我想這個道理,法國應該是最能夠理解的,畢競法國也有和中國類似的經曆,並且是經曆了數次的大革命、大變革之後,才有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總之清國做不到讓國家強大穩定,人民富足安全,那麼就由我們來做。如果我們做到了,就證明我們取代淸國是順應大勢,合理合法;當然如果我們做不到,則意味著我們也沒有統治中國的資格,以後被那一個更有能力,有資格的新興**取代了,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等徐濟超完之後,議會大廳裏先是一陣沉默,但隨後響起了一陣掌聲,盡管大多數議員對華東**沒有好感,但對徐濟超這番話中的道理卻是認同的,法國大革命是令法國從封建製的波旁王朝到近代資本主義共和國的轉變,最為中國人熟悉,並津津樂道的拿破侖時代,就是法國大革命的一部份。雖然對法國大革命的曆史意義,各國的學者還有一定的爭議,有的觀點就認為這場革命過於激進了,但在法國的主流觀點還是對這次革命持肯定態度的。

盡管從曆史定義上,法國大革命是在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之後就結束了,但其餘波又影響了法國後來近40年的時間,前前後後共計80餘年,而且在此其間,法國成立了三個共和國,二個帝國,其間還有無數個王朝或時代,甚至波旁王朝也數次複辟,並在共和製、君主立憲製以及君主專製之間來回的反複翻轉,一直到1870年成立了現在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才算是正式在法國確定了共和製度。因此要扯統治的法理,在法國根本就扯不淸楚。另外徐濟超將中國與法國相比,顯然也是認同法國大革命的,這一點讓不少議員心裏好過一些。

不過議長見響起了掌聲,也鬆了一口氣,看來皮埃諾議員的發言並沒有對這次演提問造成太大的影響,當然這也是得益於徐濟超最後的一番發言引起了議員們的共鳴,把一場危機化解於無形之鄭而這時議長也顧不得什麼給徐濟超為難,趁著現在的氣氛正好,趕忙宣布演結束,大家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