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因為這是一種全新的艦型,德國以前自然是從未建過,盡管按華東**的法,這就是一種裝備了戰列艦火炮的大型化裝甲巡洋艦,但絕不是簡單的把裝甲巡洋艦按比例放大就行,由其是裝備了戰列艦火炮,意味著上層甲板必須加固,同時為了追求高航速,又必須裝備更多數量的鍋爐,煙囪的數量也肯定比一般戰列艦多,而且盡管戰列巡洋艦的防護不如戰列艦,但這樣一型造價昂貴的軍艦,決不可能不堪一擊,必要的防護還是需要,那麼裝甲應該如何分配、分布,種種這些細節都需要精細的計算和權衡取舍,才能達到最優化的結果。
另外戰列巡洋艦是計劃做為破交艦隊的核心使用,而破交戰對徳國海軍來也是一種全新的作戰模式,盡管進行過軍棋推演,但誰都知道,軍棋推演是不能取代實際的操作,因綽國也急需要有一艘服役戰列巡洋艦,來真正演練破交戰術。
當然這裏麵還有一個隱性的原因,就是英國建造的戰列巡洋艇己經下水舾裝了,預計今年就會服役,德國自然不能落後太多。因綽國海軍決定,將戰列巡洋艦的設計放在第一位,要求訪問團完成了戰列巡洋艦的設計之後再回國,其他如裝甲巡洋艦、大型巡洋艦、輕巡洋艦、潛艇都可以回國設計,隻要在年內完成就行了。
訪問團經過協商,又請示了國外,最終答應了徳國的要求,在完成訪問之後,其他成員可以先行回國,隻留下海軍組,在德國完成戰列巡洋艦的設計。
到這時雙方的軍事交流也全部結束,這一次對德國的訪問,也基本告一段落,隻是文化組在德國的巡回訪問,還有徐濟超、李三傑對歐洲其他國家的訪問都還沒有結束。因此趁著這段空閑時間,海軍組也開始著手設計戰列巡洋艦的草案。
其實在訪問德國之前,也預計到德國會找華東**設計軍艦,因此才將黃哲列入訪問名單中,現在黃哲可己是華東**的首席造艦專家,而且還做了幾種軍艦的設計草案,由其是戰列巡洋艦,準備了兩個方案,一個側重於主力決戰,一個側重於破交戰,因為英國己經開建了,而且在舊時空裏,德國在今年三月也將開建自己的第一艘戰列巡洋艦。
不過既然德國己經接受了華東**的破交戰建議,因此在一周之後,黃哲從準備的兩個戰列巡洋艦方案,選出了側重於破交戰的方案,交給德國。
這型方案的艦長為178 米,寬24米, 吃水9米,長寬比達到7.4:1,在這個時代,是長寬比相當大的,顯然是為高速化作的設計。
艦載武器為:4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沿中軸線背負式布置;6座雙聯150毫米副炮,8座雙聯105毫米速射炮,分艦體兩側布置;4座500毫米**發射管,水下安裝,艏艉各一座,兩舷中部各一座。
在艦體設計上,依然沿續了華東**的艦船設計特點,采取船舷外飄的v型艦體,艦首采用大斜口飛剪式艦首,水線下設球鼻艏,在船體中部水線下部份設兩線長56米的減搖鰭,減低了由於采取大長寬比帶來的適航性差的不足;而整個艦體采用的長艏樓型艦體設計,也就在艦尾部份的甲板要低下一層,這樣的設計一來是可以減少艦體的重量;二來可以利用艦尾的甲板高低差,布置後部的背負式炮塔,避免了背負式炮塔產生的重心偏高的缺點。
動力裝置采用了24台鍋爐,2台德國最新製造的基爾蒸汽輪機,最大功率馬力;4軸4旋推進,雙舵,預計高速航速在27-28節。續航力為12節/6500海裏,18節/4000海裏。
裝甲為水線裝甲帶長120米,高2.5米,水線下1.3米,厚150mm,副裝甲帶長96米,水線上0.8米,水線下0.6米,厚50mm;中部甲板水平裝甲長100米,厚80mm,艏艉甲板水平裝甲長25米,厚50mm;水密艙隔板裝甲厚150mm;炮塔裝甲正麵厚250mm,側麵150 mm,頂部120 mm;指揮塔裝甲厚250mm。另外在彈藥庫,動力艙的局部裝甲加厚至250 mm。
排水量為-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