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德國海軍戰略(二)(2 / 2)

而進入無畏艦時代,由於軍艦的動力改為蒸汽輪機,因此無畏號戰列艦的速度達到21節,這個速度也成為在舊時空裏,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無畏艦的速度標杆,德國建造的所有無畏艦,除鄰一型拿騷級由於還是使用的往複式蒸汽機,速度隻有20節,其他使用蒸汽輪機的無畏艦都是21節;英國的情況也差不用,從無畏號戰列艦開始,一直到鐵公爵級,也都是保持21節的航速。

不過英國的海軍底蘊和經驗都遠非德國可比的,由其是在量產戰列巡洋艦之後,英國人十分敏銳的發現,提升戰列艦的速度,也可以具有極大的戰術價值,因此又開創性的製造出快速戰列艦,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航速達到25節,其後續的複仇級戰列艦因為減少成本,削減了動力,但航速也達到23節,從而也徹底打破了無畏艦21節的速度標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表現十分搶眼,比防禦力薄弱的戰列巡洋艦優秀得多,也證明了英國開創的這一新型軍艦的成功,從而也影響了一戰之後的戰列艦發展,到二戰期間,美國建造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的速度達到了驚饒33節。

黃哲道:“高速化是戰列艦發展的方向之一,21節絕不是戰列艦的速度標杆,高速化的戰列艦除了可以參與普通的戰列線作戰外,憑借其航行速度,執行多樣化的作戰任務。即使是在戰列線上,快速戰列艦也可以排在艦隊戰列線的前方,利用其速度上的優勢,擾亂敵方艦隊陣形。這一點其實在遠東戰爭的納土納群島海戰中得到體現。”

這個戰例德國的海軍軍官們都知道,是遠征軍艦隊參戰前,華東**的海軍和英國遠東艦隊之間進行的一場海戰,華東**的海軍主力為6艘戰列艦、2艘裝甲巡洋艦,英國遠東艦隊是8艘戰列艦,但華東**的兩艘幹將級戰列艦的速度達到20節,而英國戰列艦的速度隻有18節,因此幹將級戰列艦憑借速度優勢,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十分出色,為人民軍海軍取得納土納群島海戰的勝利立下首功,也成為這個時代,快速戰列艦成功的第一個戰例。

而且德國建造快速戰列艦是有條件的,首先在工業製造能力上,德國並不遜色於英國,並在華東**的介入下,在蒸汽輪機技術上趕上了英國,而且德國的管徑鍋爐技術比英國強,因此在同樣的條件下,德國鍋爐提供的動力要比英國大,再加上華東**的艦型設計能力,德國完全可以建造出快速戰列艦。

雖然德國的海軍軍官們依然對快速戰列艦的戰術價值半信半疑,但在海軍方麵,華東**無疑比德國更有權威性,而且又有成功戰例支持,因綽國的海軍軍官們一時到也不敢質疑,反正現在先聽著,等這次交流結束之後再慢慢研究消化。

這時提爾皮茨道:“即然需要快速戰列艦,那麼赫爾戈蘭級戰列艦的設計是否需要重新修改呢?”

黃哲道:“我們認為拿騷級和赫爾戈蘭級的建造還是按原計劃進行,不用修改了,因為修改設計,由其是修改軍艦的動力設計牽扯太大,幾乎等於是重新設計一型軍艦了,這會拖累德國的造艦速度,而且這兩型戰列艦的設計航速是22節,其實是偏保守了一點,實際航速很可能會超過22節,達到或接近23節,即使隻有22節,和同類型的英國戰列艦相比,也還是有一定優勢的。因此我們傾向於還是設計一型全新的戰列艦,不僅要提升速度,同時還要提升火力,研發更大口徑的艦炮。”

提爾皮茨怔了一怔,道:“研發更大口徑的艦炮?難道305毫米口徑的火炮還不夠用嗎?”

黃哲道:“當然不夠,也許用在拿騷級和赫爾戈蘭級上是夠了,但海軍的技術是在不斷進步中的,艦炮的口徑和速度一樣都在前進,305毫米口徑的火炮也並不是戰列艦火炮的標杆,隨著技術的發展,戰列艦隻會裝配更大口徑的火炮。根據我們的情報,英國正在研發13.5、14英寸,也就是343、354毫米口徑的艦炮,而且己經接近成功,如果德國不能跟上,隻會被英國越甩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