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遠東戰爭中,人民軍的200毫米車載自行火炮,甚致是155毫米牽引火炮發揮的作用出裝甲列車更大,因為自行火炮、牽引火炮的移動能力、移動速度都比裝甲列車更強,因此更能及時到達戰場快速布置,展開打擊。但要論擊開敵軍布置好的防禦陣地,還是280毫米口徑列車炮更有效,畢毫280毫米炮彈的威力,比200毫米炮彈要強數倍。而且自行火炮、牽引火炮都是要靠現代車輛為載體,屬於不能公布的秘密,隻能夠全算在裝甲列車身上。
當然,要突破塹壕防守,隻靠重炮火力還不夠,畢竟重炮火力雖然強大,但也不可能摧毀所有的防禦,更可能占領陣,因此最終還是需要陸軍發動進攻,才能徹底解決戰鬥。這就需要給進攻部隊配備強大的火力。
雖然火炮出現己有上百年的曆史,但由於火炮過於沉重,移動極為不便,在戰爭中一般隻能做為固定火力使用,無法隨進攻部隊一起行動,因此在這個時代的陸地進攻,能夠配備的火力隻有步槍。法國費盡心機搞出的M1897型75mm火炮,就是為了解決隨同進攻部隊的問題,不過盡管法國工程師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將這型火炮的全重降低到了1.5噸,但仍需耍2、30人侍候,而且戰場的地麵凹凸不平,也給這型火炮的移動帶來不的困難;裝甲列車的移動能力到是很強,但又必須依托於鐵路線才校
隻有華東**研發的迫擊炮,由其是大口徑迫擊炮,才算完美解決了進攻的火力不足問題,一門100毫米迫擊炮的全重不超過100公斤,可以拆分成4個部份,其中最重的炮管隻有60公斤左右,而且在戰場拚裝時間不超過30分鍾,完全可以隨進行部隊一起行動,並提供火力支援。另外迫擊炮的大曲線彈道,對塹壕也有相當大的殺傷力,因此要想突破敵軍的塹壕防守,必須要堅持重炮火力和加強進攻中的火力,也是以後陸軍的重點訓練科目。
其實真正想突破塹壕防守,最好的武器是裝甲車輛,而且以現在的技術水平,也完全可以製造出舊時空裏一戰時期水平的裝甲車輛。但裝甲車輛是徹底改變陸軍戰術的一種革命性武器,其顛覆作用比無畏號戰列艦之於海軍更甚,因此華東**也將裝甲車輛列為最高機密,不能外傳。
五、固定翼飛機的空中偵察及指引炮兵射擊的作用。280毫米口徑列車炮的最大射程超過30公裏,這遠遠超過了饒目視距離,即使可以依靠光學儀器看見,但也很難測算精準的距離。這個時候固定翼飛機的作用就顯示出來,由於是在空中,可以抵近炮擊的地點觀察,並精準定位,為炮兵射擊提供修正參數。
另外固定翼飛機還可以在偵察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空中偵察不受地理、地形的限製,也不用擔心遭敵方的偵察兵或衛兵,甚致可以直接抵近到敵軍的陣地上空偵察,遠比地麵偵察的效率高。當然空中偵察並不能完全取代地麵偵察,畢竟空中的距離太遠,很難看清細節,而且空中偵察也不可能長時間的定點偵察,因此空中偵察和地麵偵察應是互補關係,但在今後的戰爭中,有空中偵察能力的一方,無疑將會有更為強大的偵察能力。
應該華東**對遠東戰爭陸上戰場的總結還是相當到位的,由其是前麵2條,用在海上戰場也同樣合適,當然,如果這個總結還有什麼不足之處,就是主要著眼在戰術層麵,而對戰略層麵涉及不多,僅僅隻有第1條算是擦了一點邊,由其是對遠東戰爭的結果對亞洲地區的局勢有什麼影響根本就沒有提到,這一方麵是由於這次總結交流主要是分析戰術,並不涉及戰略;另一方麵也是遠東戰爭的結果對亞洲地區,仍至世界局勢的影響,需要時間才能清晰的展現出來,事實上遠東戰爭對世界局勢的影響極為深遠,一直保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