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2 / 2)

但這個時代的中國社會,本質還是一個以農經濟為主的封建社會,僅僅隻靠華東**這5、6年的努力建設,能夠改變的畢竟隻是極一部份。盡管這些學生大多是來自青島、上海這兩個目前華東**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但他們仍然保留著十分清晰的傳統記憶,何況隨著留學計劃的進展,華東**也不可能隻從青島、上海選人,肯定會擴展到其他地區,而這些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更為落後,更為接近以農經濟為主的封建社會形態。而德國是這個時代世界現代化程度最高,科學最發達、工業化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因此留學生到諒國之後,所見所聞,觀念難免會受到巨大的衝擊,也肯定會產生一些思想觀念上的衝突。

而且在舊時空裏,中國饒智商、學習能力是公認全球最強的民族之一,隻要給他們同樣的學習環境,中國饒成就是決不會輸給歐洲饒。而隻要是人材,當然是在那裏都會受到重視,因幢德國人發現在留學生中有資聰穎的人物之後,也難免會起留為己用的想法。另外,也不能保證華東**的敵對國家,如英國、法國會從中破壞,鼓動留學生背叛華東**。

盡管赴德留學的學生都是華東**精心挑選,至少在政治上是比較可靠的,而且在留學期間,華東**也會加強對留學生的思想教育,但畢竟都沒有經受過什麼重大的考驗,誰都不敢保證在這些留學生中,有人會受到西方現代先進、豐富物資生活的誘惑,而選擇背叛華東**,因此自然必須要在事先做好充份的預防工作,以備不測之需。

當然這並不表示華東**會反對有賦的留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後,繼續在德國深造,甚致是參與一些科研項目,但這些都必須是建立在由華東**控製的前提條件下,簡單來就是,隻有華東**允許留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後,繼續在德國深造,參與科研項目,他們才能留下來,如果華東**不允許,他們就隻能乖乖的回家,沒有半點討價還價的餘地。因為這些留學生的全部費用都是由華東**承擔的,因此華東**有權決定這些留學生的去留命運,而現在華東**可沒有本錢替別的國家培養人材。

另一方麵,華東**現在需要的是理工專業的人材,或者是基礎研究類專業的人材,相反對文科、藝術之類的人材基本沒有什麼需求,因此留學的目地必須明確,華東**是希望在5、6年之後,收獲到一批能夠投入到現代化建設中去的科學家、工程師,而不是一批隻會耍筆杆子,高談自由、民主、平等之類觀點的所謂大師,畢競在思想方麵,元老們就足夠用了。

而德國對唇是十分配合,對華東**提出的條件基本全盤接受。畢竟德國的大學教育十分發達,一年多收幾百個留學生,根本沒什麼影響,而且多收留學生,還會增加收入,一名留學生所需的費用,要比一名德國大學生多出近一倍,這還不算前期一年過渡的費用。

當然隻賺這點錢還是其次的,重要的這批留學生在學成歸國之後,其中絕大部份人肯定會對德國有較大的好感,等這批人成長起來,掌握權力之後,必須會成為華東**中的親德派,這對德國來,當然是極大的利好。不過德國也對華東**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要約束留學生,參與社會運動。華東**也不會拒絕。

當然,除了對德國的這五點條件之外,華東**對留學生也有詳細的管理製度,除了生活規則、加強留學生的思想教育之外,也包括對專業選擇、戀愛、繼續深造、留德等方麵,都有十分明確的規定,另外在第一年的準備期內,還會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參觀、遊覽之類的活動,並且也鼓勵留學生們參與體育運動,組織各種體育運動隊伍,並和德國其他學校進行比賽。

畢競華東**實行這個留學計劃的本質,還是希望這批學生都能夠成材,當然不會故意去限製留學生的行動、成長。製定這些規則規定,隻是預防萬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