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濟超等缺然都不好拒絕,隻能接受邀請,再下場跳舞,結果每個人至少下場5、6次,要不是後來徐濟超和李三傑被海因裏希親王請過去和威廉二世話,恐怕還沒完。
整場宴會一直進行到晚上12點,一直到敲鍾之後才結束,賓客們也都是盡歡而散,不過徐濟超等人隻覺得累得不輕,回到公寓就睡了,一直到第二11點多才起床,好在是這是聖誕節,德國舉國上下都休息,因此這一也沒有公事,這才沒有誤事。
而在聖誕節之後,華東**和德國才展開了一係列的正式談牛
首先當然還是在經貿方麵,華東**和德國在經貿方麵基本沒有什麼重疊的部份,德國出口到華東**的主要是機器設備,鋼鐵、軍工產品等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商品,以及部份輕工業品,而從華東**進口礦產資源、生產原材料以部份手工藝品。互相之間都將關稅降到了最低限。
不過雙方對現在的貿易狀況都有不滿意的地方,華東**對礦產資源、生產原材料的出口有配額限製,而德國對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商品也有限製,由其對技術轉讓非常嚴格。因此在這次談判中,德國要求華東**加大對德國出口礦產資源、生產原材料的配額份量;而華東**則希望德國能開放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商品,並且盡可能向華東**轉讓技術。同時還希望德國加大在華東**的投資。
當然這樣的談判明雙方的貿易關係進入更高一層,不再追求單純的降底關稅,而且有特定的方佝,雖然沒有原則性的衝突,但雙方都想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互相之間肯定會有一番扯皮弄筋,不是短時間內能夠互相妥的,隻能慢慢的磨,急不來。
到是雙方的土地置換談判進展得十分順利,僅僅隻用了2、3的時間就己經談好,德國用德屬東非坦桑尼亞南部約30萬平方公裏,德屬西南非納米比亞北部約14.7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交換婆羅洲北的沙巴地區約6.6萬平方公裏,南部的蘭陶地區約3.7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同時雙方還約定了一個附加條款,對方對交換的土地均有優先贖買權,並未經對方許可,不得將交換的土地出售或轉讓經第三方;如果因戰爭原因,其中一方基本無法保護交換的土地時,應優先將交換的土地轉讓給另一方,以防止交換的土地被第三方侵占。
盡管從總體來看,德國用大約45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僅僅隻交換到婆羅洲10餘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是大虧了,但德國拿出的基本是荒無、未經開發的地區,而婆羅洲雖然也不算發達地區,但荷蘭已在此經營了數百年,有一定的開發基礎,因此條件當然要好得多。
另外德國拿出的兩塊地區,在非洲均不屬於核心區,隻能算邊緣地帶,而婆羅洲位置南海,甚致是西南太平洋的重要航線上,或是重要航線附近,周邊基本都是己被殖民開發過的地區,並可以依托華東**在婆羅洲上的經營發展,因此無論是戰略價值還是經濟價值,都遠非是兩塊非洲的邊緣地區可比。
而且德國獲待了這兩塊不大的地區之後,可以和德屬蘇西威、德屬新幾內亞、德屬薩摩亞等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形成聯動,成為一個大的殖民區塊,也有利於德國對這一塊地區的開發。
當然華東**也並沒有吃虧,首先婆羅洲本來是白得的一塊地方,而且全島麵積達74萬平方公裏,讓出10餘萬也並不算虧;其次是換到了非洲約45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讓華東**十分輕易的就在非洲有了兩個不算的落腳點,盡管現在這兩塊地區都是非洲的邊緣地帶,但在舊時空裏,坦桑尼亞、納米比亞都是非洲比較重要的國家,明這兩塊地區還是有發展潛力的,因此這筆交易也算值得。
另外雙方約定的附加條款實際就是為華東**重新收回婆羅洲的全境埋下的伏筆,因為根據舊時空的曆史,德國會在一戰中失敗,華東**就可以根據附加條款,收回交換的土地,而如果曆史發生了改變,德國在一戰中獲勝,那麼華東**則可以趁機吞並英法等國在東南亞的其他殖民地,這筆帳怎麼算都不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