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 德國之行(四)(2 / 2)

奧匈帝國是徳國最鐵改盟友,和華東**也沒有什麼利益衝突,因綽國和華東**結好,奧匈帝國自然也不會落後;而意大利雖然也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的盟友,但早就懷有二心,不過表麵文章還是要做足的,何況意大利和華東**也沒在利益衝突,結好關係還能擴大意大利在遠東地區的市場,當然沒必要和華東**鬧不愉快;至於比利時、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現在都是三流國家,在國際關係中基本都持中立態度,誰都不願意輕易得罪,自然是更不會去得罪剛剛在遠東戰爭中獲勝的華東**。

這裏麵隻有奧斯曼帝國有些特殊,奧斯曼帝國就是後來的土耳其,雖然從地域劃分看,奧斯曼帝國橫跨亞歐兩個大洲,但歐洲視他為亞洲國家,亞洲又視他為歐洲國家,兩頭都不討好。當然在曆史上,奧斯曼帝國曾橫強一時,橫跨亞非歐三個大洲,全盛時期的國土近600萬平方公裏,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蘇丹與也門,而且由於其橫亙在亞歐大陸之間,截斷了古絲綢之路,才迫使歐洲國家從海上尋找新的通向亞洲的路線,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大航海時代其實是被奧斯曼帝國給逼出來的。

不過進入近代以來,奧斯曼帝國也逐漸衰弱,被歐洲列強輪番欺負,由其是歐洲、及非洲部份的領土,均己喪失大半,歐洲免強維持在巴爾幹半島一帶地區,而在非洲己徒埃及、蘇丹一帶,不過奧斯曼帝國的核心地區尚在,依然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19世紀初期,俄國崛起,頻頻侵占奧斯曼帝國在亞洲地區的領土,共計發動了10次俄土戰爭,奧斯曼帝國輸多贏少,先後失去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高加索等地,俄國一直擴張到黑海沿岸。不過俄國的擴張也引起了歐洲國家警覺,而這時奧斯曼帝國也學聰明了不少,懂得玩一些以夷製夷的手,因此在第九、十次俄土戰爭中,英法德等國都或明或暗支持土耳其,由其是在第9次俄土戰爭,英法甚至親自參戰,才使奧斯曼帝國雖然也付出了一些代價,但還是免強扼守住了博斯普魯斯海峽, 封鎖住俄國進入地中海的出口。

但現在英法兩國為了對抗德國,與俄國結盟,雖然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問題上並沒有像俄國鬆口,但也讓奧斯曼帝國深感不安,不定那一開就被英法給賣了,因此奧斯曼帝國繼續保持和英法的關係,又積極發展與德國的關係,以防不測之時,而德國為了平衡英法兩國與俄國的關係,並擴大自己在巴爾幹及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也很積極的回應奧斯曼帝國,因此雙方的關係上升很快。

而奧斯曼帝國在各國之間合縱連橫的同時,自身也在努力進行軍事、政治、經濟等各方麵改革,以求改變自己落後挨打的局麵,由其是在軍事改革中,奧斯曼帝國采取陸軍靠德國、海軍靠英國的模式,提升自己的軍事力量。不過這1、2年來,英國對奧斯曼帝國的態度明顯消極了許多,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建設也敷衍多了,好在是英國還接奧斯曼帝國的造艦單子,算是還沒有徹底放棄奧斯曼帝國,但這也讓奧斯曼帝國產生了極大的危機福

就在這時,華東**在遠東戰爭中重創俄國,又全殲了以英國軍艦為主的遠征軍艦隊,頓時讓奧斯曼帝國看到了新的希望,敵饒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華東**距離奧斯曼帝國遠達數千裏,當然不會對奧斯曼帝國的領土感興趣,而華東**又和俄國接壤,因此隻要是他們願意幫助奧斯曼帝國,就可以阻止俄國對奧斯曼帝國的進攻。

另外華東**擊敗了以英國軍艦為主艦的遠征軍艦隊,明華東**的海軍也有獨到之處,或許可以取代英國,幫助奧斯曼帝國建設海軍,至少也可以給自己留一個後手,萬一英國真把奧斯曼帝國賣給俄國了,也有個後備,因此奧斯曼帝國也決定可以嚐試和華東**發展關係,

隻是奧斯曼帝國和清廷並未建立外交關係,一時找不到和華東**聯絡上的機會,正好這時華東**派使團訪問德國,而這時奧斯曼帝國和德國的關係也進展到十分近密的程度,又聽德國和華東**的關係不錯,於是奧斯曼帝國的現任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指示駐德國大使伊爾迪拉伊?阿克曼和華東**的使臣接洽,試探華東**的態度,同時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向德國求助。於是在這次的聖誕晚宴上,阿克曼大使以打招呼為由,積極的和徐濟超、李三傑等人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