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 回訪日本(上)(2 / 2)

華東**的使團一行當然不知道日本**的良苦用心,雖然都是少年兒童歡迎有些奇怪,但也不是什麼大事,因此秦錚等人也都沒有在意,下船之後,日本外相村壽太郎代表日本**歡迎華東**的使團一行人員,並且還安排了20名盛裝打扮的少年男女向秦錚等使團的主要成員獻上了鮮花,現場的歡迎氣氛還是相當不錯的。

村壽太郎一直將華東**的使團一行送到了賓館入住,又檢查了整個賓館的安保情況,又將負責安保的人員嚀囑了一番,這才回去。

第二,伊藤博文接見秦錚,雙方舉行了正式的會談,在這次會談中,雙方再次重申了日本和華東**建立和平友好的國家關係的意願,不再發生戰爭,並且增進相互之間的互信,共同促進亞洲地區的繁榮、進步、文明、科技等方麵的發展。最後雙方以伊藤博文訪問青島達成的共識為內容,正式簽定了一份友好協約。也圓滿的完成了這次會談。

在會談結束以後,伊藤博文又設國宴招待使團一行,並且還安排了許多日本的傳統藝術表演,如插花、茶道、能劇和歌舞伎等,不過坦白秦錚等人對日本的這些傳統藝術並不怎麼感興趣,主要還是文化有別,雖然相比於歐洲文化,日本傳統文化和中華傳統文化更為接近一些,但其中依然有很大的差別,而且秦錚等人來自現代社會,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中華文化和日本文化,實際都吸納了相當一部份歐洲文化的元素,同時也都遺失了不少自身後傳統,雖然在穿越之前,中日兩國都在重新發掘、認知自身的傳統文化,但中日傳統文化之間的交流很少,由其是中國人對日本的認知主要是動漫,日劇、料理,以及電影,而稍稍和傳統文化有關的隻有大和劇和圍棋,因此秦錚等人對這個時代的中華文化可以接受,歐洲文化也有相當的認同,但對這個時代的日本文化缺少認知和了解,自然也有欣賞不來日本的傳統藝術表演。

而且在另一方麵,表演的日本藝饒扮相實不敢恭維,如表演插花、茶道的日本女子,本來顏值還算中上水準,穿的和服也另有一番風韻,但每個人都剃去了眉毛,怎麼看都覺得別扭;而歌舞伎的表演者更足滿臉塗滿了**,白滲滲的看著令人毛骨棘然;至於能劇的表演,其實是和中國京劇最為接近的藝術形式,雖然服裝、動作,包括語調都誇張了一些,但這畢競是舞台表演,到還免強可以入眼,但每個人都是帶著麵俱出場,就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了,而中國京劇雖然也有臉譜之,但那是直接畫在臉上,表演時還十分注重麵部表情的變化,讓人覺得舒服得多。

雖然戲劇表演是脫胎宗教的祭祀演禮,但中國京劇也包括其他戲劇,基本己經完全脫離了祭禮,內容上也是以曆史演義故事為主;而日本能劇則由於受日本神道教的影響較深,多為鬼怪、神靈之類,因此保留了一定的祭禮成份,因此聽起來有些一驚一詐的,有些語調、唱腔近似於鬼哭神號,實際在日本能劇中,有一種如泣如訴的演唱模式就叫做鬼音,讓人聽得毛骨悚然。根本提不起什麼胃口,當然,盡管是日本的國宴,但其實也不過就是什麼壽司、泡飯、生刺之類,因此原本秦錚等饒胃口也不怎麼樣,隻是出於外交禮節,隻能耐著性子,將這些日本傳統藝術表演全部看完,隻能到晚上回到飯店之後,集體加餐消夜。

而在隨後的幾,秦錚和部份日本**官員舉行會談,同時還參加了兩次公益活動,基本都是大談友誼、和平、合作之類,並且還受到了明治皇的接見。

能夠得到皇室的接見,在君主立憲製的國家裏,都是相當高的禮遇,由其是這個時候的日本皇室,還是以神的身份示人,輕易是不會見饒,即使是外國使臣。但為了自己的計劃成功,伊藤博文也是真拚了,在他的極力促成下,明治皇也終於答應接見秦錚,以表示日本對華東**的這次訪問的重視,不過明治皇隻答應接見秦錚一個人,而不包括使團的其他人,畢竟皇還是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不能像大路貨一樣,誰都能見的。不過這也足夠了,伊藤博文認為隻要皇接見了秦錚,就足以讓英國感受到足夠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