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和美國改善關係,由其是改善經濟關係,也是華東**所需求的,畢競隻靠德國這一個國家,風險太大,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藍子裏,這個道理誰都知道,而且作為一個成熟的**,也不能以好惡決定國家關係。即使是將來華東**有可能和美國刀兵相見,但在此之前,華東**還是需要和美國改善關係。因此經營和美國的關係,是明年華東**外交的另一個重點。
相比之下,和日本的關係改善,在華東**明年的外交事務中隻能排在第三的位置,雖然改善和日本的關係,對華東**也是有利的,首先是現在日本的變數太大,盡管伊藤博文訪問華東**,顯示出了日本**希望和華東**改善關係的意向,但現在日本國內的輿情對伊藤博文的行為顯然是反對的,而且盡管日本為和華東**政改善關係,和英法俄三國的關係緊張,但現在日本畢競還是【四國同盟】的成員之一,和華東**改善關係,有很大一部原因是借相相向英國施壓,收回關稅權,一但這個目地達到,日本會不會有反複,還不好,因此華東**也不可能完全相信日本。
其次是盡管華東**也希望和日本改善關係,但老實就算是現在雙方的關係沒有緩和,日本對華東**的威脅也不大,雖然日本在整體現代化水平上要比華東**高得多,但日本在遠東戰爭中元氣大傷,既使是英法等國的支持,但沒有10年時間是難以恢複的,基本不會給華東**造成什麼威脅,何況現在華東**的體量遠非日本可比,而在10年之後,華東**的整體現代化水平也必然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既使日本恢複元氣,但由於體量上的巨大差距,日本也很難給華東**造成大的威脅。
當然未來的中國要成為世界性大國,就必然要收服日本,但那是一個長遠目標,而在短時間內,華東**的戰略目標主要還是在中國大陸內,也就是壤外必先安內,因此在明年,也包括未來幾年內,華東**的對日態度仍然是以觀望為主,如果日本有意改善與華東**的關係,並且有實質的行動,華東**當然也會有所回應,就像這次伊藤博文訪問華東**,並在歸國之後,又主導國會通過了雙方達成的共識,華東**當然就回應積極,準備組織使團回訪日本,完成正式簽約,並且和日本協商簽議貿易協議。
但華東**是不會主動改善或經營與日本的關係,也更不會為改善與日本的關係,而投入大量的資源。同時既使現在與日本的關係己經有所改善,但華東**也要做好與日本的關係倒湍準備。
最後一個議題是華東**與清廷的關係,簡單來就是華東**是否在明年發動推翻清廷的戰爭。
雖然現在的清廷己是一棟千創百孔,風雨飄搖的大廈,一推即倒,但也不能發動推翻清廷的戰爭,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推翻清廷並不難,難的是推翻清廷之後的事,不僅要迅速控製占領的地區,而且還要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體係,盡量不依靠淸廷原有的官吏,但這就需要大量的人手;另外盡管清廷不甚一擊,但發動戰爭仍然需要大量的物資,而且戰後的恢複重建,更是需要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雖然現在華東**有遠東戰爭的賠款,資金方麵並不缺,但物資的儲備卻很難充足,畢竟遠東戰爭也消耗了華東**海量的物資,雖然有一部份剩餘,但救災行動又用去了不少,物資的儲備不是在短時間內完成。
是否發動推翻清廷的戰爭,實際是取決於人員、物資的儲備情況,如果儲備不充份,而冒然發動戰爭,雖然可以一舉推翻清廷,但後果是華東**控製不住大局,導致整個中國的局勢大亂,外部勢力趁虛而入,那還不如暫時忍耐些時日,清廷雖然己是末日,但畢竟還有近300年的餘威,免強還能穩住大局,不至於讓中國大亂。而等到人員、物資的儲備充足之外,再發動推翻清廷的戰爭,不僅一舉推翻清廷,同時華東**還能夠立刻控製住局麵。將整體的損失降到最低。
於是最終決定,一切準備工作都按1908年10月左右發動戰爭的時間進行,但在7、8月間,對整體的準備工作進行一次全麵評估,確定發動戰爭的俱體時間。當然這個決議現在隻限於行政院知道,暫時不對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