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他政治、軍事、文化上的交流與合作,就算是簽了協議,但具體的實施,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該加強推進的時候加強推進,該淡化的淡化,大可以取決於英國的態度而決定。
就這樣,雙方達成共識之後,伊藤博文也結束了這次對華東**訪問,帶著共識回國,同時雙方還約定,共識生效的時間為一個月,也就是在一個月內,雙方都會在國內組織討論共識的內容,以確認是否承認共識,如果在一個月內,雙方都未正式通告對方,拒絕承認共識,則可視為共識生效,華東**將派遣使團回訪日本,並在日本完成簽約儀式,同時在日本成立領事館。
而伊藤博文離開之後,華東**就立刻組織對共識的討論,不過首先是在行政會議上討論,其實隻從共識的內容來看,參加行政會議的成員們基本是滿意的,畢竟和日本的關係正常,並且建立一定的良好關係,對華東**來,也是有利的,但眾人對日本的信用度十分懷疑,一來是日本的這個彎實在是轉得太大,所謂事情反常必有妖,何況是在舊時空裏,日本素來以“狡猾多變,反複無常”“當麵稱兄道弟,背後掏刀孑”等等劣行而著稱,因此現日本的突然轉向,向華東**示好,不得不讓人有想法,日本人嘴上得這麼好,背地裏是不是又在策劃什麼陰謀;二來現在日本還是的成員之一,這是一個明顯針對華東**的國家同盟,隻要日本一還在這個同盟裏麵,那麼華東**就不可能對日本有真正的信任。
另外,這時日本和英國關於關稅權的談判失敗的消息己反饋回來,因此華東**也不難得出結論,日本的突然轉向,並刻向華東**示好,很有可能是故意給英國施壓,拿回關稅權。
不過至少從表麵上看,日本的態度還是相當好的,至少是在主要緩和與華東**的關係,如果華東**拒絕,無疑在道義就被動了,另外盡管這種可能性並不大,但日本和華東**之間也不是完全沒有改善關係的可能性,如果英國依舊強硬拒絕歸還日本的關稅權,另外日本在和華東**簽定了貿易協議之後,獲得了大量的經濟利益,並在經濟上和華東**有深度捆綁,都有可能促使日本真正和華東**改善關係。
而且華東**也可以有意加強這些方麵的引導,如通過貿易協議,加深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借文化交流之際,在日本扶植親華勢力等等,畢竟現在的日本還沒有徹底的軍國化,也還有一部份戰略頭腦清醒的政治家在主持大局,因此華東**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當然這也並不表示華東**就應該為了拉住日本,而向日本出讓過多的利益,還是應聽其言、觀其校如果日本真的確實有意向華東**靠隴,那麼華東**自然會投桃報李,積極回應,在必要的時候,到也可以給日本提供一定的幫助,甚至在對自己沒有損失的情況下,讓出一些利益給日本;但如果日本和華東**後緩和,是暫時的,隻是為自己贏得喘息之機的權宜之計,甚致是利用和華東**的緩和,向英國施壓,華東**當然也沒有必要配合日本。總之就是日本如果不主動做出一些實質性改變,僅僅隻是口惠而實不至,華東**也沒有必要顯示出過份的熱情。另外也還要做好日本隨時翻臉的準備。
於是最終行政會議達成決議,對日本的策略是:以我為主,堅守低線,靜觀其變,因勢力導,積極準備,應對突變。
第二,元老議院對雙方達成的共識進行了討論,並進行了投票表決,最終以145票讚同,12票棄權,66票反對,通過了對共識的表決,首先確認了在華東**這一邊,率先同意了將共識上升為協議。
隨後華東**將這一結果通告給日本駐青島領事館,現在就等日本一邊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