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2 / 2)

其實這是受李鬆晨之托,從側麵來勸辜鴻銘的,不過這番話確實打動辜鴻銘,實際上辜鴻銘是非常想參加這次訪問的,因為向歐洲國家推廣中華文明,一直都是辜鴻銘畢生追求的目標,這確實是一個大好機會;另外德國對辜鴻銘來,也有特殊意義,因為辜鴻銘在歐洲留學14年,其中在德國有6年,分為兩個階段,後一個階段就讀於德國著名的萊比錫大學,這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也是德國曆史中第二悠久的大學,培養出不計其數的著名人物。因此這次辜鴻銘如果能去德國,無異於是錦衣還校。最後青史流名也對辜鴻銘有強烈的吸引力。

辜鴻銘是典型的學者,對做官到並不感興趣,除了推廣宣揚中華文明之外,對自己的名聲,榮譽也十分看重。盡管辜鴻銘推崇孔孟之道,也主張皇權,在庚子國變時出版為清廷辯解的文集《尊王篇》,但實際上辜鴻銘對清廷並沒有什麼好感,慈禧過生日時,他就寫下一首譏諷的賀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他對皇權的尊重,實際是由於中華傳統文明中,皇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而並非是對清廷有特殊感情。其實這個時代的學者都不可能對清廷有好感,畢竟清廷的表現實在太爛了。

而拒絕華東**的邀請,一方麵是對嚴複不爽,另一方麵也是文饒清高作祟,因此聽了朋友的勸之後,也不禁有些後悔,自己確實拒絕得太倉促了,好在是李鬆晨沒有把話死,三以後還會來拜訪,隻希望他真能言出必校

果然,三之後,李鬆晨又來拜訪辜鴻銘,而這一次辜鴻銘也沒有再矯情,見麵就答應下來,願意出訪德國,但又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這次訪問德國,在文化交流方麵必須是以自己為首;二是安排自己回母校訪問一趟。

即然決定要去德國,辜鴻銘也就放下了麵子,盡力的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利益,這次出訪當然是會在曆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因此如果是華東**文化交流的主導者,自然可以在參與人員中脫穎而出,成為最耀眼的一個,而回母校訪問不僅有巨大的象征意義,實質意義也同樣不,畢竟萊比錫大學可是培養出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弗裏德裏希?尼采、羅伯特?舒曼、卡爾?李卜克內西這樣優秀的人物,而這次回校訪問,也能讓辜鴻銘達到與這些先輩校友比肩的地位。當然辜鴻銘也保證自己會全力配合華東**的這次訪問,確保訪問取得圓滿的成功。

其實這兩個條件並不過份,有資格和辜鴻銘爭文化交流的主導者的,隻有嚴複,但嚴複並不在意這個主導者的身份,當然不會和辜鴻銘爭,至於在訪問其間,安排辜鴻銘回自己的母校訪問更不是問題,畢竟這對德國,對萊比錫大學都是一件好事,相信德國方麵也會盡力的配合,促成這次訪問。

約請到了嚴複和辜鴻銘,李鬆晨又按青島方麵的要求,又邀請了幾位學者,共計湊齊了7個人,組成了這次華東**訪德代表團中的文化組,由辜鴻銘擔任組長。

這樣訪德代表團的最後一塊拚圖補齊,於10月12從青島出發,華東**也專門調動一艘大型客輪,運載全部訪德人員,並派遣兩巡洋艦沂州號、濟寧號護航。到達上海時,在上海的港幾停留一夜,而李鬆晨也在港口舉行了一次隆重的歡送儀式,上海的參加這次出訪的人員都在當晚上船。第二,三艘船艦駛離中國,向德國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