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一)(1 / 2)

袁世凱和清廷的撕逼,在李鬆晨看來,不過就是一場鬧劇,當然袁世凱的厚臉皮,顛倒黑白的能力,則是這場鬧劇中的一大亮點。正所謂人至賤則無敵,袁世凱敢豁出臉麵不要,把黑的成白的,把死的成活的,清廷當然就不是對手,因此在這場撕逼中,敗得也不冤。

不過現在李鬆晨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因此袁世凱和清廷的撕逼結果他並不關心,而且接收江北土地的事情由羅嶽負責,處理完了和袁世凱的事情之後,李鬆晨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就是訪德使團的準備工作。

這次訪問德國,華東**派出了強大的出訪陣容,僅是出動的元老就多達27人,其中軍方的元老有12人,包括海軍7人、陸軍5人,因為這次訪問德國,雙方的軍事合作是訪問的重頭戲之一。而訪問使團的總人數為65人。

另外還有120名赴德留學的學生。按照上一次德國訪問華東**時,雙方達成的協議,華東**每年都將會派遣一批學生到德國留學,而德國也保證會對華東**的留學生進行妥當的安排。這120名學生是第一批赴德留學的人員,也帶有一定的試驗性質,畢竟盡管華東**的教育非常注重國際視野,但這次畢竟是在異國他鄉,怎樣才能讓這些留學生更好的在德國學習,並且學到真材實料,都需要試驗磨合。120名赴德留學的學生中,給了上海20個名額。

第一批留學德國的學生,全部都是男生,年齡在15-17歲,並且至少有5年係統學習的時間,在德國留學的時間初步確定為4-5年,本來華東**是提倡男女入學的,但由於這一批學生帶有試驗性質,但女生並不適合,而且考慮到15-17歲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自理能力較強, 等赴德留學理順之後,再選擇年齡更,包括女生去德國留學。

專門給上海20個留學名額,在華東**內部還是有一定爭議,主要是因為其他100名赴德留學的學生基本都是接受的華東**的係統教育,其中有部份學生從當初的津希望學校就開始學習,而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華東**也不斷加強他們對華東**的認同感和忠誠度,包括這些學生的家庭,也基本都和華東**捆綁在一起,因此這批學生基本是可靠的。

但華東**控製上海的時間還不到3年,雖然原來上海就在不少近代學校,這其中既有清廷創辦,也有各國在租界裏創辦的,因此相對於這個時代中國的其地方,上海的教育水平要遠遠超出,華東**統治上海之後,將這些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很快就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教育係統,但接受的華東**教育的時間較短,並未建立起牢固的對華東**的認同感和忠誠度,而且這些學生的家庭和清廷,甚致是各國都在千絲萬縷的聯係,因此從上海挑選20名留德學生,是否合適,別到時候養出一批白眼狼來。

不過行政院最終還是批準了這個決議,因為上海的情況較特殊,是現在華東**除青島之外,現代化水平最高、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而且發展潛力還要超過青島,再加上上海的教育水平也確實很高,因此給上海幾個留德名額,也完全有必要。至於擔心養出一批白眼狼來,到是不必,隻要華東**自身保持發展勢頭、不斷強大,就不必擔心有人背叛,既使是出了幾隻白眼狼,也不會影響大局。

雖然行政院做出了最終的決定,但上海方麵派出留德的具體人選卻不能馬虎,除了需要在適齡的學生中進行認真篩選之外,並且對這些學生的家庭出身進行詳細調查,凡是和清廷或外國關係密切的學生,這一次基本都不會入選。雖然華東**不搞階級成份出身這一類的東西,但政治合格是絕對有必要,由其是華東**在上海統治的時間還不算長久的時候,而選撥還不能公開進校因此確定最終的20個留學名額,也確實花費了相當的精力。好在是這個時代出國留學可不是什麼搶手的事,到也沒有引起什麼爭議。

另外,這次訪問德國的還有一個貿易代表團,是由一些從事經商創業的元老組成。其實在國事訪問中,帶一些商業人員一起出行,在舊時空裏是很常有的事情,在這個時代,雖然不算普遍,但也不是很特別,而且華東**和德國的經貿關係十分密切,而且還在不斷的發展,在年初徳國訪問華東**時,也帶了來了不少徳國的工商界人士,因此這次回訪,華東**也派出一個貿易代表團隨行,這不僅是禮尚住來,也是華東**自身的實際需要。

而現在華東**從事商業的元老已超過千人,基本上身家都做到了數十萬銀元以上,資產超過百萬銀元的元老也己達到百人以上,這一方麵是甴於華東**的社會、經濟均處於高速發展之中,在這種大環境中,從事商業也比較容易成功;另一方麵華東**對從事商業的元老也有相當優越的政策扶植,因此隻要是肯用心吃苦,做到數十萬銀元的身家,並不是太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