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上任(二)(2 / 2)

當時袁世凱就想把這份文件撕了,把弗南趕走了事,幹脆就去投降華東**,大不了不當官了,下輩子回家做個富家翁,也好過被各國這樣當傀儡操作。

不過袁世凱終究還是沉得住氣的人,也不甘心就這樣退出,但自己要將局麵維持下去,還離不開各國的支持,當然談判談判,自然是先要談才能判,各國既然漫要價,自已也可以就地還錢,反正這些條件是決不能答應的,大不了就一拍兩散,自己沒有各國的支持,至少還可以在兩江總督這個位置上混幾年,而各國沒有自已,恐怕日子也不好過,真要是徹底談崩了,各國也未必就好過。

於是袁世凱和弗南開始談判之後,袁世凱首先道:“領事先生,我認為第一條非常不妥啊!”

弗南不動聲色,道:“總督閣下,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嗎?”

袁世凱笑道:“兩江的錢數財務稅賦各項,自有布政司、道台、按察使以各州府官員負責,此皆是由朝廷任命,我也不能做主啊,貴方的好意在下心領,但名不正則言不順,實在是難以從命。”

弗南嗬嗬笑道:“總督閣下,用貴國的話,我們還是‘打開窗戶亮話’吧,您這次南下,以及我們對您的資助是為了什麼?我們都心知肚明,所以沒有必要用這些虛言托詞推托了。現在的兩江地區,還不是由總督閣下了算嗎?朝廷已是鞭長莫及了,何況朝廷也就隻有1、2年的時間,並且正忙著應對華東**的威脅,那裏還有精力來管兩江的事呢!”

袁世凱幹笑了兩聲,道:“好吧,我也不虛的,直接吧,這一條請恕我絕不能從命,如果各國一定要堅持,那麼就不用再談下去了。”

對袁世凱的反應,弗南並沒有意外的表現,而是繼續道:“總督閣下,您似乎對我們提出這一條的動機有所誤,我們絕沒有侵犯總督閣下的權力,或者是架空總督閣下的意思,否則當初我們也不會選擇支持總督閣下,這一點還請總督閣下不要誤會。”

袁世凱“哼”了一聲,道:“這麼來,各國還是一番好意了。”

弗南笑道:“當然是好意,坦白的我們對於中國饒理財能力信心不足,在我們看來,清國朝廷的理財能力隻能用‘悲具’來形容,清國朝廷的財政部門充滿鐐效、無能、混亂、腐敗,而總督閣下要在南方建立基業,這樣的理財能力是絕對不行的,而我們有優秀的理財能力和經驗,這一點在清國過去的海關管理上己經得到充份的證明了,因此總督閣下的財政事務如果能由我們來管理,可以確保總督閣下的每一分錢都用到最合適的地方,絕不會有一分的浪廢和貪墨。”

雖然這番話得冠冕堂皇,但想忽悠袁世凱還是遠遠不夠的,不過現在是談判,袁世凱也不能簡單粗暴的否定弗南的這番道理,必須也出一番大道理,才能反駁弗南,因此袁世凱略一思索,道:“領事先生,話可不能這麼,朝廷的財政確實有諸多弊病之處,但這並非我國之人不善理財,隻是在朝廷中行事的製肘之處太多,如華東**的理財之能,我看也未必就輸給各國吧,他們接管津、上海海關之後,其管理之能,決不在由各國管理之下啊。”

弗南的臉色也變得有些難看起來,因為津、上海海關是華東**從各國手上硬強過去的,袁世凱現在把華東**抬出去,顯然是有譏諷各國,不過袁世凱的也沒有錯,華東**的財政、稅務管理能力確實不輸於任何一個國家,而且弗南也必須尊守談判的規則,要講道理,於是弗南想了一想,才道:“華東**的理財能力我們是認可的,但華東**的財政製度、理財方式和我們是一脈相承,也就是華東**是使用我們的理財方式,這一定是清國朝廷不具備的能力,我想總督閣下的部下中,也沒有精通我們的理財方式的人材吧。”

袁世凱嗬嗬笑道:“那就好辦了,我可以請華東**派人來幫我理財嘛,並且叫我的部下向他們學習,我們都是中國人,有什麼都好。而且我和華東**還算有些交情,這點要求,我想他們還不至於駁我的麵子,這樣各國是不是就能放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