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章 外調(四)(1 / 2)

於是各國首先將這個方案上報給自己的**,而各國的**又經過了一番交流勾通之後,也同意了公使們的這個建議,並授權公使們實施,而公使們又經過一番協商,最後公推由英國公使朱爾典領頭,來負責這件事情。

得到了眾饒推薦,朱爾典也立刻分兩條路線行動起來,一條是在長江流域各省,聯絡各國商人,也包括中國商人,主要是讓他們出資,畢竟要服袁世凱到南方來,必須要拿出一些實際的利益來,要不然憑什麼動他,另外要在南方自立,也需要足夠的資金才校

當然,朱爾典本人在北京,不可能到長江流域去招集各國的商人協商,因此這項任務還交給法國駐漢口領事弗南負責,因為現在上海己被華東**占領,盡管沒有取消各國設在上海的領事館,但都在華東**的眼皮底下,不好行事。而在長江流域,除了上海之處,就屬漢口的租界最大,不過漢口租界是以法租界為主,因此這件事情隻能交給漢口法國領事弗南負責。

另一條則是在北京,一方麵要服袁世凱,讓他甘心到南方去開創新局麵;另一方麵如果袁世凱答應了,還要運作讓清廷派袁世凱去南方,畢竟現在清廷還大體控製得住局麵,袁世凱不能私自去南方,除非是想反叛。當然這些事情就由朱爾典本人負責。

安徽巡撫恩銘派遣軍隊在長江公然攔截華東**的船隊,立刻引起了各省外國商饒恐慌,因為恩銘的這次冒失行為,很有可能引發華東**和清廷的武裝衝突,這樣的局麵是外國商人們都不願看到的,其實雖然華東**占領上海,沒收了大批商饒產業,但由於華東**重視發展經濟,而且內部的經濟秩序良好,並且大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廉政,行政效率也高,因此經商、投資的環境都要遠於以前,各國商人仍然可以在上海經商,賺到大量的財富。

不過外國商人雖然願意和華東**進行商業來往,但卻並不希望華東**再控製長江流域的其他省份,而是最好保持現在的局麵,盡管華東**控製長江流域的其他省份之後,各國的商人仍然可以在華東**治下經營獲利,甚致會收獲更多的利益,隻要服從華東**的管理。

但各國的商人不願意服從華東**的管理,準確的來,是不想放棄在中國經商的特權。各國的商人在清廷管轄的地方是有高人一等的特殊權力,甚致在他們的國內都沒櫻清廷一般不能對他們進行強製管理,公平隻存在於外國商人之間,而中外之間發生糾紛,十有八九都是外國商人勝出。而在華東**的治下,外國商人是沒有任何特權的,有不少外國商人在上海經商時,由於高人一等的習慣使然,結果觸犯了華東**的法律,而受到了相應的懲罰,就連領事館交涉也沒有用,因此對各國的商人來,都是寧願少賺一點錢,但也不願放棄高人一等的特殊權力。

弗南招集各國商人協商解決這次危機時,商人們自然都頗有興趣,不過弗南提到,想在中國南方扶植一位強而有力的統治者,需要商人們出錢資助時,就沒有人出聲響應了,畢競現在還不是最危機的時刻,讓商人們掏錢,可沒有那麼容易。

不過在華東**出兵占安徽省之後,商人們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畢竟誰都不知道華東**的目標是什麼,僅僅隻是一個安徽省嗎?而且清廷地方官員的無能,也讓商人們意識到,中國南方確實需要一位強而有力的統治者,因此也不用弗南勸,商人們就主動解囊相贈,而且還拉來了不少中國商人。

其實大部份中國商人也不願意華東**的統治,盡管在華東**的治下,中國商人可以獲得和外國商人同樣的地位,但這對中國商饒吸引力不大,因為中國商饒背後,往往都有官方的支持,因此在許多方麵,也有不少特殊權力,即使是和外國商饒博奕,也可以依托官府的支持,有來有往,而並非不堪一擊,這些條件在華東**顯然是沒有的。在華東**裏,既使是元老經商,也必須尊守相當的法律製度,**對經濟、商業有一定的扶植,但扶植並不等於是特權。

在另一個方麵,華東**的土地製度,也是讓大部份中國商人們望之卻步的重要因素。由於中國人習慣對土地的渴望,因此中國商人往往也同樣是大地主,盡管他們在商業上的收入遠遠超過了土地的收入。而華東**的土地製度顯然是侵犯了這些商饒切身利益,自然不希望華東**的統治,而維持目前的局麵,一方麵和華東**經商交來,可以獲得大量的財富;另一方麵自己仍可以保持現在的地位、家產、土地。而華東**占領安徽,也讓中國商人看到了危機,清廷顯然是指望不上了,南方需要一位新的,強而有力的統治者,才能對抗華東**,保護商人。